百词典

《石篆诗》

时间: 2025-05-06 00:19:18

诗句

寒岩飞流落青苔,旁斲石篆何奇哉。

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灭留山隈。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

我疑此字非律画,又疑人力非能为。

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

当时野鸟踏山石,万古遗迹於苍崖。

山只不欲人屡见,每吐云雾深藏埋。

群仙发空欲下读,常借海月清光来。

嗟我岂能识字法,见之但觉心眼开。

辞悭语鄙不足记,封题远寄苏与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19:18

原文展示:

寒岩飞流落青苔,
旁斲石篆何奇哉。
其人已死骨已朽,
此字不灭留山隈。
山中老僧忧石泐,
印之以纸磨松煤。
欲令留传在人世,
持以赠客比琼瑰。
我疑此字非律画,
又疑人力非能为。
始从天地胚浑判,
元气结此高崔嵬。
当时野鸟踏山石,
万古遗迹於苍崖。
山只不欲人屡见,
每吐云雾深藏埋。
群仙发空欲下读,
常借海月清光来。
嗟我岂能识字法,
见之但觉心眼开。
辞悭语鄙不足记,
封题远寄苏与梅。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岩石上,飞流的溪水落在青苔上,
旁边雕刻的石篆真是奇妙啊。
那个刻字的人已经死去,骨骼早已腐朽,
但这字却不灭,仍留在山的隐秘处。
山中有位老僧为石刻的消逝而忧虑,
他用纸印刷、磨擦松树的煤粉。
他想把这些字留传于世,
赠送给客人,像赠送美玉一样。
我怀疑这些字并不是按规矩绘制的,
又怀疑人力无法完成这样的创作。
这字的形状似乎是天地自然的生成,
元气在这里凝聚成高耸的石刻。
当时的野鸟在山石上漫步,
留下万古遗迹在苍翠的悬崖。
山是希望人们少来光顾,
每次吐出的云雾都将它深藏埋。
众仙想要下凡阅读这些字,
常常借助海上明月的清辉。
我怎么可能理解字的法则,
看到这些字时只觉得心灵开阔。
我的言辞贫乏,无法记住这些,
只好将题诗远寄给苏轼与梅尧臣。

注释:

  • 寒岩:寒冷的岩石。
  • 飞流:指急速流动的水。
  • 石篆:刻在石头上的文字。
  • 不灭:不会消失。
  • 山隈:山的隐秘处。
  • 老僧:年长的和尚。
  • 磨松煤:用松树的煤进行磨擦,印刷。
  • 琼瑰:指美玉,象征珍贵的东西。
  • 律画:有规律的图画。
  • 天地胚浑:自然的原始状态。
  • 元气:宇宙的基本气息。
  • 苍崖:青翠的悬崖。
  • 云雾:山中的云雾,常常遮蔽视线。
  • 群仙:神仙们。
  • 海月:海面上的明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见长,诗词也颇具成就。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石篆诗》写于欧阳修晚年,诗中表现了他对古代遗迹和文字的反思,结合个人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诗歌鉴赏:

《石篆诗》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开篇描绘了寒冷岩石上的飞流和青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苍凉的自然场景。随着诗的深入,诗人转而关注那已逝去的刻字者,通过对石篆的奇妙赞叹,引发对生命及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此字不灭留山隈”,强调了文字的永恒价值,尽管人已亡、骨已朽,留下的文化遗迹却能跨越时间,延续至今。

接着,老僧的忧虑展现了人们对文化消逝的焦虑和对历史的敬畏。诗中“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的表述,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渴望,表达了希望将这些文字珍贵地传递下去的情感。随后的句子中,诗人对文字的起源和力量产生了疑问,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力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宇宙的敬畏。

最后,诗中“嗟我岂能识字法,见之但觉心眼开”的自谦之辞,透露出诗人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谦卑态度和对美的向往。整首诗借用自然与文化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岩飞流落青苔:描绘寒冷的岩石上,溪水急速流动,滴落在青苔上,展现出自然的景色。
  2. 旁斲石篆何奇哉:旁边刻有石篆,感叹其奇妙之处。
  3. 其人已死骨已朽:刻字的人已去世,骨骼也已经腐朽。
  4. 此字不灭留山隈:但这字却不灭,仍然留存于山的隐秘处。
  5. 山中老僧忧石泐:山中的老僧因石刻的消逝而感到忧虑。
  6. 印之以纸磨松煤:他用纸印刷、磨擦松树的煤粉来保存这些字。
  7. 欲令留传在人世:他希望这些字能留传于世。
  8. 持以赠客比琼瑰:把它们赠送给朋友,像赠送美玉一样。
  9. 我疑此字非律画:我怀疑这些字不是按规矩绘制的。
  10. 又疑人力非能为:也怀疑人力无法完成这样的创作。
  11. 始从天地胚浑判:字的形状似乎是天地自然形成的。
  12. 元气结此高崔嵬:元气在这里凝聚成高耸的石刻。
  13. 当时野鸟踏山石:当时的野鸟在山石上漫步。
  14. 万古遗迹於苍崖:留下了万古遗迹在苍翠的悬崖。
  15. 山只不欲人屡见:山是希望人们少来光顾。
  16. 每吐云雾深藏埋:每次吐出的云雾都将它深藏埋。
  17. 群仙发空欲下读:众仙想要下凡阅读这些字。
  18. 常借海月清光来:常常借助海上明月的清辉。
  19. 嗟我岂能识字法:我怎么可能理解字的法则。
  20. 见之但觉心眼开:看到这些字时只觉得心灵开阔。
  21. 辞悭语鄙不足记:我的言辞贫乏,无法记住这些。
  22. 封题远寄苏与梅:只好将题诗远寄给苏轼与梅尧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字的存在比作文化的留存。
  • 拟人:老僧因石刻消逝而忧虑,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寒岩飞流”和“旁斲石篆”形成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石篆的描绘,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敬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创造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人类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岩:象征坚固与冷漠,代表自然的力量。
  • 青苔:象征生命与时间的沉淀,寓意历史的厚重。
  • 石篆:代表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遗留。
  • 老僧:象征智慧与对文化的守护。
  • 云雾:象征神秘与不可知的自然力量。
  • 群仙:代表对知识的渴望与文化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石篆”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刻在石头上的文字
    • C. 一种乐器
  2. 填空题:诗人将“石篆”比作___,表达其珍贵性。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老僧”是因为担心文化消逝而感到忧虑。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1. B
  2. 琼瑰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对比欧阳修的《石篆诗》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文化的思考,但欧阳修更关注文字的永恒意义,而王维则着重于自然景色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宋八大家》相关书籍
  • 欧阳修的诗文集
  • 诗词解析相关研究论文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忆江南 其一 忆江南 寒月四首 三 忆江南故宅 忆江南十首 其九 忆江南 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 忆江南三首 其一 忆江南 其三 忆江南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灵人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包含劲的词语有哪些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肴修 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西字头的字 秽滓 疏影暗香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同条共贯 阿旨顺情 包含挦的词语有哪些 陶广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贪小失大 建之底的字 阜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