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

时间: 2025-05-04 18:18:29

诗句

珠箔凉颸入,金壶昼刻长。

鸾台尘不动,销尽故时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8:29

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

原文展示

珠箔凉颸入,金壶昼刻长。
鸾台尘不动,销尽故时香。

白话文翻译

珠帘凉风徐徐吹入,金壶里的水在白昼中慢慢变凉。
鸾凤的台子上尘埃不曾飘动,昔日的香气也已消散殆尽。

注释

  • 珠箔:珠珠的帘子,形容轻盈。
  • 凉颸:指凉风,颸为风吹动的样子。
  • 金壶:金质的壶,通常用来盛水或酒。
  • 鸾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鸾的台子,象征着高贵和优雅。
  • 故时香:过去的香气,暗指曾经的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鸾台”与古代神话中的神鸟有关,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和美好时光。珠箔和金壶则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象征富贵与清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文,尤其以散文和词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端午节前后,表现了作者在节日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回忆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练而意蕴深厚,通过简洁的描写展现出端午节的独特氛围与个人的情感体验。首句的“珠箔凉颸入”描绘了夏日的凉风,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仿佛让人回到了宁静的室内,享受着节日的惬意。接下来的“金壶昼刻长”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悠长与宁静。

“鸾台尘不动”与“销尽故时香”相对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者表达了那种高雅、静谧的状态,而后者则暗示着往事的消逝与美好时光的流逝。当下的宁静与过去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怀旧的情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欧阳修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是端午节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珠箔凉颸入”:描绘了夏日的情景,珠帘轻轻摇曳,带来凉爽的空气。
    • “金壶昼刻长”:时间在此刻似乎变得悠长,金壶象征着奢华与宁静。
    • “鸾台尘不动”:鸾台的宁静与高雅,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销尽故时香”:提到过去的美好已经消失,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珠箔、金壶、鸾台等意象象征着富贵、静谧与理想。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宁静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 珠箔:象征着清凉与宁静的环境。
  • 金壶:象征着富贵与闲适。
  • 鸾台:象征着理想与高雅的境界。
  • 故时香:象征着往日的美好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珠箔凉颸入”中的“凉颸”指什么? A. 凉风
    B. 暖风
    C. 雨水

  2. 诗中提到的“鸾台”象征什么? A. 远方
    B. 高贵与优雅
    C. 贫穷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爱情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友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端午日赐衣》
  • 杜甫的《端午日》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端午日赐衣》相比,欧阳修的这首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节日的欢愉气氛。两者在主题和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欧阳修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南溪暮春 送裴逊山守睢阳 送刘佥宪之山西 送宋柏崖分教赣榆 阎贵妃挽歌二首 其二 阎贵妃挽歌二首 其一 院中闻莺 晓霞 移芍药 雨中闻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举一动 釆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罪骩 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清朗 二字旁的字 白水鉴心 呱呱而泣 侈人观听 山字旁的字 羲瑟 长字旁的字 嫉恶好善 行色匆匆 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笘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