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6:4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6:49:22
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
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
人多蓬菜色,村或断炊烟。
谁谓山中乐,忧来百虑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水乡的春天,经过一个月的细雨,潮湿的海面上弥漫着暮春的气息。虽然是芒种时节,却因天气阴沉而无法见到阳光,仿佛失去了整整一年的光阴。村里的人们多是吃蓬菜,村庄里偶尔能看到炊烟,也显得断断续续。有人说在山中生活很快乐,但面对忧愁和烦恼,心中却是煎熬不已。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擅长细腻的景物描写。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是王之望在龙华山寺隐居期间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水乡隐居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内心挣扎。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阴雨绵绵的春天,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开头两句以“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引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湿润与沉闷,给人以压抑的感觉。接下来的“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则表达了农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反映出对农业生活的沉重负担。
诗中“人多蓬菜色,村或断炊烟”进一步揭示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蓬菜作为一种贫穷食物的象征,突显了村民的生活困境。而“谁谓山中乐,忧来百虑煎”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质疑了山中隐居的乐趣,抒发了面对忧虑时的无奈与煎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忧虑。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无奈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个体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的矛盾和挣扎。诗人质疑理想的隐居生活,揭示了内心的忧虑与焦虑,探讨了人生命运的复杂。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阴雨绵绵的春天?
A. 人多蓬菜色
B. 水乡经月雨
C. 谁谓山中乐
D. 村或断炊烟
“忧来百虑煎”中的“煎”是指:
A. 烹饪
B. 烧焦
C. 煎熬
D. 残酷
诗中提到的“芒种”代表:
A. 收获的季节
B. 农忙的时节
C. 秋季的到来
D. 春耕的开始
可以将王之望的《龙华山寺寓居十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隐居生活的主题,但王之望更强调生活的困苦与忧虑,而李白则展示了自由与洒脱的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