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0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07:41
题李孝廉书房
唐代:耿湋
野情专易外,一室向青山。
业就三编绝,心通万事闲。
莺稀春木上,草遍暮阶间。
莫道归繻在,来时弃故关。
全诗翻译:
我在野外的情趣容易转移,但我这间书房却面向青山。
书业已经完成三卷,心中却能通达各种闲事。
春天的鸟儿稀少停在树上,草遍布在傍晚的台阶间。
不要说归隐的衣服在身旁,来时我已经抛弃了旧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录,作品多表现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清静、隐逸生活的风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间面朝青山的书房,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野情专易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但在这间书房中,诗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青山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的永恒和诗人心灵的归宿。
接下来的“业就三编绝,心通万事闲”显示了诗人对学业的自信,以及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内心平静。这种对知识的追求不仅是对外界的逃避,更是一种内心的充实与自由。此处的“心通万事闲”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超然态度。
“莺稀春木上,草遍暮阶间”描绘出春天的景象,鸟儿稀少,草木繁盛,夕阳西下,给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最后一句“莫道归繻在,来时弃故关”则是对归隐生活的反思,诗人并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反而已然放下了旧日的羁绊,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将优美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宁静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典雅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隐含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最终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归繻”象征什么?
诗人对书房的描述传递了怎样的情感?
“莺稀春木上,草遍暮阶间”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诗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