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上萧家峡》

时间: 2025-05-07 07:19:07

诗句

玉笥峰前几百家,山明松雪水明沙。

趁虚人集春蔬好,桑菌竹萌烟蕨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9:07

原文展示:

上萧家峡
黄庭坚 〔宋代〕
玉笥峰前几百家,
山明松雪水明沙。
趁虚人集春蔬好,
桑菌竹萌烟蕨芽。

白话文翻译:

在玉笥峰前有几百户人家,
山明水秀,松树如雪,水清沙白。
借着这个机会,人们聚集在一起,享受春天的新鲜蔬菜,
桑树的菌菇、竹子的新芽、烟蕨的嫩芽都冒出来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笥峰:指的是一种美丽的山峰,名字中包含了“玉”和“笥”,象征美丽与珍贵。
  • 松雪:松树上的雪,形容松树在雪中的美丽;也可引申为松树的清新气息。
  • 趁虚:借着机会,利用时机。
  • 桑菌:桑树上生长的菌类,常用于食用。
  • 竹萌:竹子的嫩芽,象征春天的生机。
  • 烟蕨芽:烟蕨是一种植物,蕨芽是其嫩芽,象征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更多的是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田,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黄庭坚游历萧家峡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萧家峡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诗人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诗歌鉴赏:

《上萧家峡》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乡村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以“玉笥峰前几百家”开篇,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村庄依山而建的美丽画面。诗中“山明松雪水明沙”的描写,展现了萧家峡的自然风光,山水相映,松树如雪,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趁虚人集春蔬好”一句,呈现出人们在春天聚集在一起,享受自然馈赠的场景。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诗人通过“桑菌竹萌烟蕨芽”展示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蕴含着对生命力的赞美。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生动的生活场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笥峰前几百家:描述玉笥峰前有几百户人家,设定了诗歌的场景。
  2. 山明松雪水明沙:描绘山水的清明,松树如雪般洁白,水沙明亮,渲染出一种美丽的自然环境。
  3. 趁虚人集春蔬好:借助这个机会,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享受春天的新鲜蔬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4. 桑菌竹萌烟蕨芽:列举春天的各种植物,突显生机勃勃的春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雪”比喻松树在雪中的美丽。
  • 对仗:如“山明松雪”与“水明沙”,形成对称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以自然风光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春天生机的赞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笥峰:象征着高洁与美丽的山峰。
  • 松雪:象征着清新、纯洁的自然气息。
  • 春蔬:象征着春天的丰盛与生机。
  • 桑菌、竹萌、烟蕨芽: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春天的特色,展现了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峰名字是什么? A. 玉笥峰
    B. 黄庭峰
    C. 萧家峰
    答案:A

  2. 诗中描述的春天植物中不包括哪个? A. 桑菌
    B. 柳树
    C. 烟蕨芽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战争
    B. 自然与生活
    C. 人际关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
  • 《春夜喜雨》 - 杜甫:表现春天的美好与丰收。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上萧家峡》与王维的《鹿柴》对比,前者更侧重于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后者则倾向于孤独与自然的哲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黄庭坚诗文集》
  2. 《宋代诗词选》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春鸟词送元秀才入京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苏方一章 梦后吟 王郎中妓席五咏。筝 赠韦清将军 樱桃曲 奉酬刘侍郎 从军行二首 弃妇词 刘禅奴弹琵琶歌(感相国韩公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浊骨凡胎 作伴 裹掖 云岭 白衣送酒 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胳膊肘子 食字旁的字 良时吉日 权豪势要 而字旁的字 胜败乃兵家常事 厂字头的字 包含翕的词语有哪些 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噬脐无及 艸字旁的字 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