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40
半菽一瓢饮,悬鹑百结衣。萧条鬼不瞰,聊可与同归。
这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简陋环境中寄情于自然的心境。作者以半菽(半碗豆)和一瓢水为食,穿着用百结鸟羽制成的衣服,生活虽然清贫,但并不在意。他觉得即使在这萧条的环境中,也不必担心鬼神的目光,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聊以慰藉。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画家,推崇王维,形成独特的诗风。他在诗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的某个时期,反映了他在困顿生活中对简单生活的认同与追求。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渴望逃避世俗的纷扰,向往清净的生活。
这首诗从简朴的生活方式出发,描绘了一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作者以“半菽一瓢饮”开篇,直接呈现出他所处的贫困状态,但并未表现出沮丧,反而通过“悬鹑百结衣”的描写,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自得与洒脱。生活的艰辛并未压垮他,相反,他在这种简朴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尤其“萧条鬼不瞰”一句,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与洒脱,仿佛在说,即使在贫困的境地,也不需要担忧外界的目光,内心的安宁才是最重要的。最后的“聊可与同归”更是体现了他与自然的融合,反映出一种宁静的哲学观念。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黄庭坚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对简朴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超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个词语代表了诗中的贫困生活?
诗中提到的“百结衣”是用什么制作的?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