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47:06
明月中秋近,东楼望眼悬。
故人俱好在,清思各相牵。
天极银潢净,凉浮玉露先。
一尊如此夕,别后更何年。
中秋的明月即将来临,我在东楼上遥望,眼光悬挂在空中。故友们都在这里,清幽的思绪牵引着彼此。天边的月亮如同银色的水面一般清澈,凉爽的露水早已浮现。一杯酒正好在今晚,离别之后又要等到何年才能重聚呢?
诗中提到的“明月”与“中秋”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象征,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用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乌斯道,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怀为主,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团圆之时,作者与友人相聚,共同赏月,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珍惜。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深刻,情感细腻而真挚。开头两句以明月和东楼的描写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月夜氛围。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与故人相聚的喜悦,然而在这种快乐中又掺杂着淡淡的忧伤,因为“清思各相牵”暗示了彼此间的思念与牵挂。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无奈与渴望。整首诗情感交织,既有团圆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惆怅,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对亲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尽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中秋佳节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珍惜,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一尊如此夕”中的“一尊”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