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3:56
永遇乐·学道修心
学道修心,存神炼性,直要轻举。
补脑还精,流水不腐,户枢终不蠹。
日魂月魄,抟归炉鼎,真气自然流聚。
把心猿缚住,意马追回,迥无尘虑。
定中明有,阳龙阴火,水火透时为度。
八段奇文,千口活法,向上有一路。
吕公高尚,未离人世,有分也须相遇。
约十洲三岛,骖鸾跨鹤,大家同去。
这首词表达了学习道理和修炼内心的重要性,强调了心神的存养和性情的炼化。要轻装前行,保持思维的清晰和灵动。精力的补充如同流水不断,因为只有流动才不会腐朽。日月精华如同炼化的灵气,自然会汇聚成真气。将内心的纷扰和杂念缚住,驯服那些奔腾的意念,便能清净无虑。在心定之中一切明晰,阳光与火焰的交融,水与火的调和,都需要把握时机。文章的奇妙和道理的灵活是无穷的,向上有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高尚的吕洞宾并未远离人世,若有缘分就能相遇。约定在十洲三岛,共同乘坐神兽,大家一起前往。
本词作者为佚名,具体身份不详,属于宋代的道教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宋代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诗人们常以道教哲学为创作源泉,追求内心的和谐与自然的统一。
本词写于道教盛行的时期,反映了修道养性的思想,强调内心的静谧与对自然的领悟。诗中提到的吕洞宾是道教中重要的人物,强调了道教修炼的实践。
这首词以深邃的道教哲学为基础,蕴含着对心灵修炼的追求。开头部分通过“学道修心”直接点出主题,强调了内心修炼的重要性。接下来的“补脑还精,流水不腐”则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精神和生命力的流动,暗含修道者必须保持活力和灵动的道理。
词中“把心猿缚住,意马追回”展现了修行者面对内心纷扰时的坚定态度,象征着对杂念的控制与内心的宁静。对道理和方法的讨论,如“八段奇文,千口活法”,则指向道教修炼的多样性和深邃性,使人感受到一种丰富的精神世界。
词尾提到的“吕公高尚”,不仅是对吕洞宾的赞美,更是对道教精神的认可,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与相遇。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厚的哲理,展示了一种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修炼的重要性,通过学习道理和修炼自身,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并倡导与他人共同追求精神的高尚与真实。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出道教的哲学思想,也承载了对宇宙自然法则的理解,对于内心修炼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学道修心”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A. 道德 B. 道教哲学 C. 道路
“把心猿缚住”中的“心猿”指的是? A. 精神的自由 B. 杂念与纷扰 C. 内心的平静
“吕公高尚”中的“吕公”是指? A. 吕洞宾 B. 吕布 C. 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