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6:07
原文展示:
读史杂感(十首选二) 吴伟业 〔清代〕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 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 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
白话文翻译:
不要先定下三分天下的计策,而应先追求五等爵位的封赏。 国内只听从指鹿为马的权臣,边疆则完全服从于龙(皇帝)的命令。 朝廷事务归于将领们,军需物资依赖于大农(财政官员)。 淮南的几个州,幕府中只顾歌舞升平。 北寺(指宦官)的谗言造成了冤狱,西园(指权贵)通过贿赂获得官职。 上书停止讨伐贼寇,晋升爵位在于迎接皇帝。 相国们争相建造府邸,将军们停止了筑坛(指军事行动)。 只剩下苏武的气节,流泪向着长安(指忠诚与悲哀)。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清代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他的诗风深受杜甫影响,多写时事,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吴伟业读史有感而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军事无能和社会动荡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动荡。诗中“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一句,直接批评了当时统治者的短视和贪婪。“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则进一步讽刺了朝廷内部的混乱和边疆的无序。后文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如“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揭示了宦官和权贵的腐败行为。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军事无能和社会动荡,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指马”的典故出自哪部史书? A. 《史记·秦始皇本纪》 B. 《汉书·苏武传》 C. 《后汉书·宦者传》 答案:A
诗中“苏武节”象征什么? A. 忠诚不屈 B. 军事无能 C. 政治腐败 答案:A
诗中“北寺谗成狱”指的是什么? A. 宦官的谗言造成冤狱 B. 将军的军事失败 C. 相国的政治斗争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