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5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4:57
原文展示:
怕到看经院,愁登拟岘台。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款门期一见,投刺只空回。
白话文翻译:
害怕去到那研究经典的学院,忧愁登上那模拟岘山的台。人们都说他已经成仙成佛,我的心中却只有深深的悲哀。这条道路谁能继承,陵阳之后还有后来人。期待着敲门相见,却只是投递名刺空手而回。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与韩淲并称“二泉”。赵蕃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寄给韩季萧的两首诗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哀伤,以及对传统或技艺无人传承的忧虑。通过对比人们对某人的超凡脱俗的看法与作者个人的悲哀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哀和对传统无人传承的忧虑。首句“怕到看经院,愁登拟岘台”通过“怕”和“愁”两个情感强烈的字眼,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忧虑。接下来的“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则通过对比人们的看法和作者个人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比效果。最后两句“款门期一见,投刺只空回”则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了作者对某人或某事的期待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悲哀和对传统无人传承的忧虑。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后人的期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看经院”和“拟岘台”分别象征着什么? A. 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具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地点 B. 超凡脱俗的境界;深切哀伤 C. 研究经典的学院;模拟岘山的台 D. 文化和知识的传承;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中的“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表达了什么? A. 人们对某人的高度评价;作者个人的情感 B. 超凡脱俗的境界;深切哀伤 C. 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具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地点 D. 研究经典的学院;模拟岘山的台
诗中的“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表达了什么? A. 对传统或技艺无人传承的忧虑;对后人的期待 B. 人们对某人的高度评价;作者个人的情感 C. 超凡脱俗的境界;深切哀伤 D. 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具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地点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