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韩季萧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23:54:57

诗句

怕到看经院,愁登拟岘台。

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

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

款门期一见,投刺只空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4:57

原文展示:

怕到看经院,愁登拟岘台。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款门期一见,投刺只空回。

白话文翻译:

害怕去到那研究经典的学院,忧愁登上那模拟岘山的台。人们都说他已经成仙成佛,我的心中却只有深深的悲哀。这条道路谁能继承,陵阳之后还有后来人。期待着敲门相见,却只是投递名刺空手而回。

注释:

  • 看经院:指研究经典的学院。
  • 拟岘台:模拟岘山的台,岘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此处可能指某个具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地点。
  • 人言已仙佛:人们说他已经成仙成佛,指某人被认为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 我意祗悲哀:我的心中只有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哀伤。
  • 此道谁人付:这条道路谁能继承,指某种传统或技艺无人传承。
  • 陵阳有后来:陵阳之后还有后来人,陵阳可能指某位先贤,表示虽然先贤已逝,但仍有后人继续前行。
  • 款门期一见:期待着敲门相见,款门即敲门。
  • 投刺只空回:投递名刺却空手而回,刺即名刺,古代的名片,表示拜访未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与韩淲并称“二泉”。赵蕃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寄给韩季萧的两首诗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哀伤,以及对传统或技艺无人传承的忧虑。通过对比人们对某人的超凡脱俗的看法与作者个人的悲哀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哀和对传统无人传承的忧虑。首句“怕到看经院,愁登拟岘台”通过“怕”和“愁”两个情感强烈的字眼,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忧虑。接下来的“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则通过对比人们的看法和作者个人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比效果。最后两句“款门期一见,投刺只空回”则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了作者对某人或某事的期待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怕到看经院,愁登拟岘台”:通过“怕”和“愁”两个情感强烈的字眼,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 “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通过对比人们的看法和作者个人的情感,加深了对比效果。
  • “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或技艺无人传承的忧虑,以及对后人的期待。
  • “款门期一见,投刺只空回”: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了作者对某人或某事的期待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的对比,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 象征:“看经院”和“拟岘台”象征着某种文化或历史意义,通过这些象征物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悲哀和对传统无人传承的忧虑。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后人的期待。

意象分析:

  • “看经院”:象征着研究经典的学院,代表着文化和知识的传承。
  • “拟岘台”:象征着具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地点,代表着某种传统或历史。
  • “人言已仙佛”: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代表着人们对某人的高度评价。
  • “我意祗悲哀”: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深切哀伤,代表着作者个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看经院”和“拟岘台”分别象征着什么? A. 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具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地点 B. 超凡脱俗的境界;深切哀伤 C. 研究经典的学院;模拟岘山的台 D. 文化和知识的传承;超凡脱俗的境界

  2. 诗中的“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表达了什么? A. 人们对某人的高度评价;作者个人的情感 B. 超凡脱俗的境界;深切哀伤 C. 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具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地点 D. 研究经典的学院;模拟岘山的台

  3. 诗中的“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表达了什么? A. 对传统或技艺无人传承的忧虑;对后人的期待 B. 人们对某人的高度评价;作者个人的情感 C. 超凡脱俗的境界;深切哀伤 D. 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具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地点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的《寄赵昌父》:与赵蕃的诗歌风格相近,同样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怀旧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寄韩季萧二首 其一》与韩淲的《寄赵昌父》:两者都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歌更加注重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而韩淲的诗歌则更加直接和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赵蕃的诗歌有很大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郎神 破庙 二郎神 过西安北院感题 二郎神 清明思旧用《歇浦词》韵 二郎神 二郎神 二郎神 二郎神 二郎神 春日怀两姑 二郎神 感怀 二郎神 玉兰花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禾字旁的字 莼鲈之思 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衣结尾的成语 寒厉 诈悍 包含卒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吉言 司马称好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風字旁的字 郢匠挥斤 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歺字旁的字 图形结构 貌如其心 台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