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4:58
原文展示:
悯旱 邵雍 〔宋代〕 正要雨时须不雨,已成灾处更成灾。如何百谷欲焦烂,遍地止存蒿与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正当需要雨水的时候却不下雨,已经形成的灾害变得更加严重。所有的庄稼都快要干枯焦烂了,大地上只剩下蒿草和莱草。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干旱灾害的深切忧虑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在宋代,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干旱对农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都有重大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描绘了干旱对农作物的毁灭性影响。首句“正要雨时须不雨”直接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迫切需求和天不从人愿的无奈。第二句“已成灾处更成灾”强调了灾害的严重性和持续性。后两句“如何百谷欲焦烂,遍地止存蒿与莱”则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干旱导致的荒凉和绝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干旱灾害的深切忧虑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通过描绘干旱对农作物的毁灭性影响,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悯旱 C. 歌颂农民 D. 描写战争 答案:B
诗中“正要雨时须不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诗中“遍地止存蒿与莱”描绘了什么景象? A. 丰收 B. 荒凉 C. 繁华 D. 战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