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9:53
古柏行
作者: 杜甫 〔唐代〕
孔明庙前有老柏,
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
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
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
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
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
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
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
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
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
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在孔明庙前有一棵古老的柏树,
它的枝干如青铜一样坚硬,根部如石头般稳固。
树皮经过风霜和雨水的洗礼,已围绕四十圈,
树身黛色高耸入云,足足有二千尺高。
君主和臣子们早已与时俱进,
可树木依然受到人们的珍惜。
云来时气息连接巫峡的长空,
月升时寒光照耀雪山的洁白。
我想起曾经绕过锦亭的道路,
先主刘备与诸葛亮曾在此同居。
那树枝干的苍劲古老,
如同窗户内的丹青画卷空灵。
尽管落落盘踞也得到了这片土地,
但在冥冥之中依然孤高迎接烈风。
支撑它的正是神明的力量,
正直的性情源于自然的造化。
大厦如倾需要梁栋的支撑,
万牛回头也只为丘山的重负。
不露文章的才华世人已为之惊叹,
未曾辞别斧伐,谁又能送别?
苦心经营难免被蝼蚁侵扰,
香叶终究会吸引宿鸾凤的栖息。
志士和隐者不必怨叹,古来材木难得施展。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生于盛唐,经历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饱受战争之苦,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风格苍凉悲壮,情感真挚。
《古柏行》创作于杜甫晚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中描写的古柏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古柏行》是一首歌颂古柏的诗作,通过对古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写了古柏的雄伟和坚韧,树木的生长与岁月的积淀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诗中提到的君臣,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变迁,古柏作为见证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
杜甫借古柏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树木在风霜雨雪中依然挺拔,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则体现了诗人对有志之士的鼓励,强调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一颗向上的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出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邃思想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现古柏的坚韧与历史的厚重,同时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历史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志士的鼓励。通过古柏,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情怀。
古柏的根部比作什么?
A) 土壤
B) 石头
C) 青铜
D) 白云
“苍翠”在诗中用什么颜色形容?
A) 红色
B) 黛色
C) 绿色
D) 黄色
诗中提到的“先主”和“武侯”指的是谁?
A) 曹操和刘备
B) 刘备和诸葛亮
C) 司马懿和曹操
D) 唐太宗和武则天
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閟宫。 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年也难拉动。 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