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4:46
夜归鹿门山歌
作者: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晚归去鹿门山的歌
山寺的钟声响起,天色渐暗,
渔梁渡口嘈杂声不断。
人们沿着沙岸朝江边村庄走,
我也乘船归向鹿门山。
鹿门的明月照耀着袅袅的烟树,
忽然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石的门扉和松树的小径显得格外寂寥,
只有幽静的人在这里出入。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湖北省黄石市。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该诗作于唐代,表现了孟浩然在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山水生活,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文人追求隐逸的思想。
《夜归鹿门山歌》是一首描写夜归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寺钟声、渔梁渡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与热闹交织的氛围。开篇的“山寺钟鸣昼已昏”便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显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接着,诗人描绘了渡口的热闹场景,带出人们匆忙的生活,似乎在暗示诗人自己也处于这样的生活之中。
然而,随着“余亦乘舟归鹿门”的出现,诗人逐渐回归内心的宁静,鹿门山成为他心灵的归属。后面的描写中,月光照耀下的烟树和庞公隐居之处,突出了一种隐逸的理想,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的“惟有幽人自来去”,则是对宁静生活的赞美,诗人在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整首诗既有对繁忙生活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回归自然、寻求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庞公”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庞涓
C. 庞居士
D. 庞统
答案: C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城市的赞美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B
“岩扉松径长寂寥”中表现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寂静
C. 兴奋
D. 迷茫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