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翁》

时间: 2025-05-06 00:32:32

诗句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2:32

原文展示: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白话文翻译:

渔翁在西边的岩石旁过夜,
清晨从湘水中打水,点燃楚地的竹子。
晨雾散去,日出时看不到人影,
只听见他悠然自得地一声歌唱,山水间尽是绿色。
回头看天边的河流,
山岩上无心的云朵随风而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渔翁:指捕鱼的人,这里特指一位老渔夫。
  • :靠近、依靠。
  • 宿:住宿、过夜。
  • :打水。
  • 清湘:指清澈的湘水。
  • :点燃,生火。
  • 楚竹:楚地的竹子,意指竹子的材质好,适合生火。
  • 欸乃:渔舟行时的橹声或唱歌声。
  • 无心:无意,形容云彩随意漂浮。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而是通过渔翁的生活场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意境,蕴含着道家思想的“无为”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他以诗、文、赋、论著称,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渔翁》创作于柳宗元贬谪到永州期间。当时正值政治动荡,柳宗元心中充满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他选择渔翁这一形象,表达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渔翁》通过描绘渔翁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开篇以“夜傍西岩宿”引入,渔翁在岩石旁过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安逸的氛围。接着,清晨的“晓汲清湘”不仅描写了渔翁的日常生活,更突出了湘水的清澈、竹子的柔韧,形成了优美的自然意象。

“烟销日出不见人”,在晨雾散去之后,渔翁的身影被自然景色所掩盖,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融洽。“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的歌声在山水间回荡,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则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渔翁的目光投向远方,云彩随风而动,暗示着一种洒脱与自由。

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渔翁的生活,反映了柳宗元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他对政治失意的隐痛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渔翁夜傍西岩宿:描述渔翁的生活环境,夜晚依靠西边的岩石安眠,暗示他与自然的亲近。
  2. 晓汲清湘燃楚竹:清晨打水,点燃竹子,突出渔翁的生活方式,显示出他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3. 烟销日出不见人:晨雾散去,日出时渔翁的身影消失,突显出自然的广阔与渔翁的渺小。
  4. 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的歌声在山水间回荡,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5. 回看天际下中流:渔翁回头看天边的河流,体现出一种思考与观察的姿态。
  6. 岩上无心云相逐:云彩随意漂浮,象征着无拘无束的自由与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渔翁的生活与自然相结合,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 拟人:无心的云相逐,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诗中各句的对称结构,形成了优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体现了柳宗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翁:象征着隐逸、宁静的生活。
  • 清湘:代表自然的纯洁与清新。
  • 楚竹:象征着质朴与实用。
  • 山水:代表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 :象征着自由与随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翁一夜宿在何处? a) 山顶
    b) 西岩
    c) 湖边
    d) 河岸

  2. 诗中提到的水是哪个地方的水? a) 黄河
    b) 长江
    c) 湘水
    d) 渭水

  3. “烟销日出不见人”这句的意思是? a) 渔翁被阳光照耀
    b) 渔翁在忙碌
    c) 渔翁的身影在晨雾中消失
    d) 渔翁在唱歌

答案:

  1. b) 西岩
  2. c) 湘水
  3. c) 渔翁的身影在晨雾中消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渔舟唱晚》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柳宗元的《渔翁》与王维的《渔舟唱晚》都描绘了渔民的生活,但柳宗元更侧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王维则在意境上更为悠远和深邃。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却在表达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解读》

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

赏析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读者眼前。紧接着的“欸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觉神奇。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指出诗与画的区别时曾说:“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持续,在它的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它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拉奥孔》)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苏东坡论此诗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冷斋诗话》)这是恰如其分的评语。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对雪 蝶恋花·壬午,一九四二年 蝶恋花 蝶恋花 珠江即景 蝶恋花 其四 蝶恋花 其八 蝶恋花·帘深深香雾重 蝶恋花 蝶恋花(和王廉访) 蝶恋花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离群索处 斗字旁的字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花下晒裻 口伐 被褐怀珠 神芝 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好端端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圭角岸然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草字头的字 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龝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燕翼贻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