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中秋》

时间: 2025-04-30 18:31:41

诗句

经旬卧病掩山扉,岩穴潜神似伏龟。

身世浮云渡流水,生涯煮豆爨枯萁。

红蠡捲碧应无分,白发悲秋不自支。

莫负尊前今夜月,长吟桂影一伸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1:41

原文展示:

中秋 倪瓒 〔元代〕

经旬卧病掩山扉,岩穴潜神似伏龟。 身世浮云渡流水,生涯煮豆爨枯萁。 红蠡捲碧应无分,白发悲秋不自支。 莫负尊前今夜月,长吟桂影一伸眉。

白话文翻译:

我因病卧床多日,关闭了山间的门扉,像潜伏的龟一样在岩穴中静养精神。 我的身世如同浮云随流水般飘忽不定,生活就像煮豆燃萁一样艰辛。 红色的螺壳卷曲着碧绿的藻类,我似乎与它们无缘,白发苍苍的我悲秋之情难以自持。 不要辜负了今夜尊前的明月,我长吟着桂树的影子,舒展眉头。

注释:

  • 经旬:经过十天。
  • 卧病:因病躺卧。
  • 掩山扉:关闭山间的门扉。
  • 岩穴潜神:在岩穴中静养精神。
  • 伏龟:比喻静养如龟。
  • 身世浮云:比喻身世飘忽不定。
  • 渡流水:随流水漂泊。
  • 生涯煮豆:比喻生活艰辛。
  • 爨枯萁:燃枯萁煮豆,比喻生活困苦。
  • 红蠡捲碧:红色的螺壳卷曲着碧绿的藻类。
  • 应无分:似乎与它们无缘。
  • 白发悲秋:白发苍苍的我悲秋之情。
  • 不自支:难以自持。
  • 莫负尊前:不要辜负了尊前的。
  • 长吟桂影:长吟着桂树的影子。
  • 一伸眉:舒展眉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约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尤以山水诗著称。倪瓒的诗歌在当时颇受推崇,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中秋之夜的孤独与感慨。诗中,倪瓒以病卧山中为背景,抒发了对身世飘忽、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病卧山中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身世飘忽、生活艰辛的感慨。诗中,“身世浮云渡流水”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而“生涯煮豆爨枯萁”则进一步以生活细节来体现这种艰辛。后两句“莫负尊前今夜月,长吟桂影一伸眉”,则转向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倪瓒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经旬卧病掩山扉”:作者因病卧床多日,关闭了山间的门扉,表达了病中的孤独与隔离。
  2. “岩穴潜神似伏龟”:在岩穴中静养精神,比喻静养如龟,表达了作者对静养的渴望。
  3. “身世浮云渡流水”:比喻身世飘忽不定,随流水漂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 “生涯煮豆爨枯萁”:以煮豆燃萁比喻生活艰辛,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困苦的感受。
  5. “红蠡捲碧应无分”:红色的螺壳卷曲着碧绿的藻类,表达了作者与美好事物无缘的遗憾。
  6. “白发悲秋不自支”:白发苍苍的我悲秋之情难以自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悲感。
  7. “莫负尊前今夜月”:不要辜负了尊前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8. “长吟桂影一伸眉”:长吟着桂树的影子,舒展眉头,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世浮云渡流水”、“生涯煮豆爨枯萁”等,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
  • 拟人:如“红蠡捲碧应无分”,将螺壳和藻类拟人化,表达了作者与美好事物无缘的遗憾。
  • 对仗:如“身世浮云渡流水,生涯煮豆爨枯萁”,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身世飘忽、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病卧山中的情景,作者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生活困苦的深刻感受,同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比喻身世飘忽不定。
  • 流水:比喻随流水漂泊。
  • 煮豆爨枯萁:比喻生活艰辛。
  • 红蠡捲碧:比喻美好事物。
  • 白发悲秋:比喻时光流逝的悲感。
  • 桂影:比喻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身世浮云渡流水”一句,比喻了什么? A. 身世飘忽不定 B. 生活艰辛 C. 美好时光 D. 孤独隔离

  2. 诗中“生涯煮豆爨枯萁”一句,比喻了什么? A. 身世飘忽不定 B. 生活艰辛 C. 美好时光 D. 孤独隔离

  3. 诗中“莫负尊前今夜月”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身世飘忽的感慨 B. 对生活艰辛的感受 C.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D. 对孤独隔离的感受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同样以中秋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倪瓒的《中秋》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诗都以中秋为背景,但倪瓒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身世飘忽和生活艰辛的感慨,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的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词风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访石仙岩杜法师 胡太傅挽词二首 闲行 送李撰赴举 遣兴安州 寄王乐道 发松门寄介甫 送任逵度支监嵩山崇福宫 夜出过利涉门 高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驵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孺子可教 一物一制 人亡政息 僧祇 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飞吟亭 高字旁的字 诗结尾的成语 邈然 齿落舌钝 声振屋瓦 一览无余 瓜字旁的字 送往 厂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