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0:38
何恨苦长颦,纤姿妩媚春。
惯愁行路客,羞比舞筵人。
乱叶斜斜雨,狂花衮衮尘。
残蝉来噪日,应落汉潭滨。
为何要怨恨那苦涩的长叹?那纤细的身姿在春天显得格外妩媚。
习惯了忧愁的行路人,怎能与舞会上轻盈的人相比呢?
纷乱的树叶在细雨中斜斜飘落,狂放的花朵却沾满了尘土。
残留的蝉声在烈日下嘶鸣,应该是要落到汉水潭边了。
高启(1487年-1535年),字季鹰,号阮亭,明代诗人,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咏物诗。
《谑柳》是高启在春天时所作,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愁苦与欢乐的思考。诗中通过柳树、花朵和蝉声等意象,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心情。
《谑柳》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内心的忧愁。开篇“何恨苦长颦”,直接引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似乎在思考为何要对生活中那些苦涩的瞬间感到怨恨。接下来的“纤姿妩媚春”,则转向对春天的赞美,表现了春日的生机和女子的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间两句“惯愁行路客,羞比舞筵人”,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行路客习惯了愁苦,而舞筵上的人却享受着欢乐,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个体的孤独,也折射出社会的多样性和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乱叶斜斜雨,狂花衮衮尘”,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细雨中的树叶,沾满尘土的花朵,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化。而最后一句“残蝉来噪日,应落汉潭滨”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蝉声的嘶鸣似乎在诉说着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忧愁与欢愉的对立,反映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脆弱的感慨。
诗中“何恨苦长颦”的意思是:
A. 为何要长时间皱眉
B. 为什么要欢笑
C. 为何要长时间沉默
诗中的“残蝉”在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春天的美好
C. 幸福的生活
诗中“惯愁行路客”的意思是:
A. 习惯于快乐的人
B. 习惯于忧愁的人
C. 习惯于旅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