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7:47
远愁高树共离离,
风逆潮声上浦迟。
海客市中烟起处,
江僧阁外雨来时。
船归杳霭唯闻橹,
店隐苍茫不见旗。
回首南朝今几寺,
可堪重咏牧之诗?
远处的忧愁与高大的树木交织在一起,
逆风的潮声让岸边的景象显得迟缓。
海边的客商在市集中升起的烟雾,
江边的僧人阁外雨水纷纷而至。
归来的船在朦胧的雾霭中只听到橹声,
隐匿的店铺在苍茫中看不见旗帜。
回头看南朝如今还有多少寺庙,
可以再一次吟咏那首《牧童诗》?
作者介绍:高启(不详—后1572年),字季良,号秋水,明代著名诗人,享有“南宗诗派”的美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启与杜进士的登阁赏雨时,反映了他在雨中所感受到的惆怅与思索,同时借景抒情,感慨历史的变迁。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中景象,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全诗以“远愁”开头,便引出一种遥远的忧伤,似乎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感受,更是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过往的思考。诗中的“高树”与“潮声”,构成了自然景物的对比,树木的孤立与潮水的涌动,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历史的变迁。
“海客市中烟起处”一句,展现了繁忙的市井生活与自然的宁静之间的对照,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喧闹中也不应忘却内心的沉思。而“江僧阁外雨来时”则引导读者进入一种静谧的境界,雨水如同时间的流逝,令思绪变得更加深邃。
最后两句“回首南朝今几寺,可堪重咏牧之诗?”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南朝的寺庙曾是文化的象征,如今已然沧桑,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古诗的怀念,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认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文化的怀念。
诗词测试:
此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启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南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南朝
诗中“海客”指的是什么?
a) 渔民
b) 商人
c) 游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