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2:50
四象两仪七尺安,
推尊主教暂登坛。
正容悟物形同玉,
法语迎机气若兰。
隐跃真诠高觉證,
提撕直指众人看。
关闽濂洛捐衣钵,
遥接尼山海水观。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与对师教的尊重。诗中提到四象和两仪,象征着天地自然的和谐与变化;七尺安则指人身的安定。推尊主教,表示尊重老师的教导,暂时登坛以展示自己的见解。正容悟物,意指领悟事物的真相,形同玉般纯净。法语迎机,强调以智慧的语言迎接机缘,气息如兰花般清新。隐跃的真诠与高觉的证悟,暗示着高深的哲学理解。提撕直指众人,表达了师者对众人的教导与揭示。最后提到关闽濂洛等地,捐弃衣钵,展现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遥接尼山,指向更高的精神追求与理念。
宋应星,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和诗人,尤其以其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而闻名。他的诗词通常展现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理性。
《思美诗十首》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尤其是在科学与哲学兴起的背景下,诗人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和真理的思考。首句“四象两仪”引入了宇宙的变化与和谐,体现了道教哲学中的阴阳观念,表明宇宙的根本构成。接下来的“推尊主教暂登坛”则表达了对师长的尊重与学习的态度,强调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
“正容悟物形同玉”一句,通过比喻将领悟真理的过程与玉的纯净相提并论,突出了领悟的艰难与珍贵。而“法语迎机气若兰”则展现了诗人以清新优雅的气质迎接机遇的姿态,暗示了智慧与机缘的重要关系。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最后以“遥接尼山海水观”结束,意指对更高境界的追求,表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与信念。这种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真理与智慧,强调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同时展现了高尚的精神追求与理想境界。
四象两仪指的是哪两种力量?
“正容悟物形同玉”这句中的“玉”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尼山”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