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桐竹赠张燕公》

时间: 2025-05-04 11:37:53

诗句

北竹青桐北,南桐绿竹南。

竹林君早爱,桐树我初贪。

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栖食更如此,馀非凤所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53

原文展示:

北竹青桐北,南桐绿竹南。
竹林君早爱,桐树我初贪。
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栖食更如此,馀非凤所堪。

白话文翻译:

北方的竹子是青色的,南方的桐树是绿色的。
竹林的主人早就喜欢竹子,而我初次见桐树也倍感贪恋。
凤凰栖息在桐树上实在不愧,而凤凰吃竹子又何必感到惭愧呢?
栖息和食用都是这样,其他的就不是凤凰所能承受的了。

注释:

  • 青桐:青色的桐树,象征高洁与优雅。
  • 绿竹:绿色的竹子,象征坚韧和生机。
  • 竹林君:指喜爱竹子的朋友或人。
  • :凤凰,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象征高贵和理想。

典故解析:

“凤栖桐”指的是凤凰栖息在桐树上,古代有“凤求凰”的传说,桐树因其优美的形态和寓意而被视为凤凰的栖息地,象征着高雅和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伯鱼,字士英,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之时,诗人以竹和桐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桐竹赠张燕公》通过竹与桐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两种植物各自特质的赞美。诗中提到北方的竹子和南方的桐树,隐喻了地理差异下的美感。竹子象征着坚韧和生机,而桐树则代表着优雅与高洁。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些自然景物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凤凰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凤凰栖息在桐树上,象征着理想中的人应该与高雅的事物为伴,而凤凰食竹则暗示了对生活的取舍。整体来看,诗歌不仅在描绘自然景物,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生活、理想和价值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北竹青桐北”:北方的竹子颜色是青色的,强调其生机与坚韧。
    2. “南桐绿竹南”:南方的桐树则是绿色的,象征优雅。
    3. “竹林君早爱”:竹子早已受到竹林主人的喜爱。
    4. “桐树我初贪”:而我对桐树的爱慕则是初次的贪恋。
    5. “凤栖桐不愧”:凤凰栖息在桐树上实在是名副其实。
    6. “凤食竹何惭”:凤凰吃竹子又何需感到惭愧呢。
    7. “栖食更如此”:栖息和食用的关系如此。
    8. “馀非凤所堪”:其他的东西就不适合凤凰了。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北竹和南桐的对立增强了诗意。
    • “凤”的意象运用,寓意深刻,象征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和高洁理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正直和生机,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象征优雅和高洁,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 :象征理想、高贵和追求,传达出对生活价值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方植物是什么?
    A. 桐树
    B. 竹子
    C. 松树

  2. “凤栖桐”中的“凤”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理想
    C. 知识

  3. 诗人对桐树的感情是:
    A. 初次贪恋
    B. 长久爱慕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李伯鱼的《桐竹赠张燕公》和王维的《竹里馆》,前者侧重于竹与桐的对比及情感表达,而后者则更强调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 寄讯龚御史翔麟 送曹侍郎备兵大同 其一 吴山望浙江 留别董三断 峡山飞来寺 崧台晚眺 五羊观 秣陵 青县同高大佑釲雨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能文善武 巾字旁的字 孤峯 轻典 鹵字旁的字 匹夫沟渎 攴字旁的字 高下其手 胆颤心惊 唇齿相依 人字头的字 宁戚 执索 拳马 宝盖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