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5:13
寄怀
作计桃源向四明,
奔山奔水接檐楹。
乡邻比视庞公隐,
寇盗应知王粲名。
涛白掀天迷大浃,
海青傍午下空城。
我家更在三交外,
战地閒花又落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设想自己能够如桃花源般隐居于四明山之间,畅游于山水之间,家与家之间的关系亲密而和谐。诗人希望乡邻能够像庞公一样隐居,过着安宁的生活。对于盗贼的存在,诗人则希望他们知道王粲的名声,不敢轻举妄动。大海的波涛翻滚,遮蔽了天空,令人迷失方向,而在空荡荡的城市旁,海水的颜色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更加青翠。而我的家则在三交之外,战地的闲花依旧在凋零。
厉志,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表现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在战乱和动荡的年代,诗人寄情于山水之间,渴望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安宁,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感到忧虑。诗人通过对桃花源的向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寄怀》是一首充满理想与向往的诗。诗人以“桃源”作为隐喻,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的前四句通过对理想生活的设想,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四明山的美丽与桃花源的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理想的居住环境。同时,诗人提到庞公隐居与王粲的名声,展现出一种对文人隐逸生活的推崇。
后四句则转向现实,描绘出大海的波涛与空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波涛翻滚与城市空荡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尽管战地的花朵凋零,但仍然在向往中寄托着希望。
整首诗在意象上融合了自然的美与现实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情感丰富而深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理想的隐逸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映衬出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理想的隐居地是什么?
A. 四明山
B. 桃花源
C. 青海湖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著名诗人是__。
答案:王粲
判断题:诗人希望邻居过隐逸生活。 (对/错)
答案:对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寄怀》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