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2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20:36
咏史下·毋丘俭
作者:陈普〔宋代〕
十万强兵无一人,
义师翻得叛臣名。
奇功一夜归人物,
空使文鸯待到明。
全诗翻译:
十万强大的军队却没有一个人,
义士反而使叛贼的名声大噪。
一夜之间奇功显现,
空让文鸯等到天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义师”和“叛臣”,反映了历史上义军反抗叛贼的情景,暗示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与感慨。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以其历史题材的诗作而闻名。他的诗风多关注社会现实,善于通过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的政治风云和人心变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以此诗抒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事迹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陈普的《咏史下·毋丘俭》不仅是一首咏史诗,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比强兵与义师的无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开篇“十万强兵无一人”,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庞大军队的无效与无奈,这种强大并未能真正为正义出力,反而让叛贼的名声更加显赫,体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力感。接下来的“奇功一夜归人物”,则转向对历史事件的追溯,虽然英雄事迹有时闪现,但往往是短暂的,带给人的是空虚的期待。“空使文鸯待到明”更是点出一种失落感,象征着那些追求理想与真理的人,终究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渺小与无力。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使人感受到一种悲壮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英雄与叛贼形象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社会的关切与失望,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十万强兵”暗示了什么?
“奇功一夜归人物”中的“奇功”指的是:
文鸯在诗中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陈普的《咏史下·毋丘俭》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但陈普更倾向于通过历史事件反映现实的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忧虑。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