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食早荔七首》

时间: 2025-05-01 15:48:38

诗句

万株绛翠图难画,一种甘滋味鲜知。

但见美如西子舌,断无齼上玉环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8:38

食早荔七首

原文展示

万株绛翠图难画,一种甘滋味鲜知。但见美如西子舌,断无齼上玉环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荔枝的美丽与美味。尽管有万株荔枝树,难以画出它们的绚丽与翠绿,只有一种荔枝的甘甜滋味才是人们所真正了解的。看那果肉如西施的舌头般美丽,绝对没有那种粗糙的玉环眉。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株:形容荔枝树很多。
  • 绛翠:指鲜艳的红色和翠绿的颜色,形容荔枝的色彩。
  • 甘滋味:形容荔枝的甘甜滋味。
  • 西子:指西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形容荔枝果肉的美丽。
  • :指粗糙的,形容眉毛或其他。

典故解析

  • 西子:西施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丽被后人传颂,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蓉峰,宋代诗人,生于1137年,卒于1180年。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以写景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荔枝成熟的季节,正是品尝荔枝的最佳时机,诗人借此抒发对美味的赞美与对荔枝美丽外表的欣赏。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食早荔七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荔枝的色香味。诗的开头“万株绛翠图难画”,以夸张的方式表达了荔枝树的繁多与丰盛,令人感受到荔枝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用“甘滋味鲜知”点出了荔枝的味道之美,强调了味觉体验的重要性。最后两句通过将荔枝果肉比作西施的舌头,表现了荔枝的细腻与柔美,完美地结合了视觉与味觉的双重感受。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比喻,既表达了对荔枝的爱恋,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美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株绛翠图难画:形容荔枝树的多和色彩鲜艳,难以用画笔表现出其绚丽的景象。
  • 一种甘滋味鲜知:强调荔枝的独特风味,只有品尝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 但见美如西子舌:赞美荔枝果肉的美丽,形象地将其比作西施的舌头。
  • 断无齼上玉环眉:表示荔枝的果肉绝对没有粗糙之感,强调其细腻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荔枝的果肉比作西施的舌头,形象生动。
  • 夸张:用“万株”来形容荔枝树的多,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赞美,既有对其外观的欣赏,又有对其味道的喜爱。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绛翠:象征美丽的事物,如同生活中的美好。
  • 甘滋味:象征生活的甜美与满足。
  • 西子:象征着绝世的美,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株绛翠图难画”中的“绛翠”指的是哪种颜色?

    • A) 红色和绿色
    • B) 蓝色和黄色
    • C) 黑色和白色
  2. “甘滋味鲜知”中的“鲜知”意指什么?

    • A) 只有尝过才能知道
    • B) 每个人都知道
    • C) 无人知道
  3. 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肉的美丽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嫱
    • B) 西施
    • C) 貂蝉

答案

  1. A) 红色和绿色
  2. A) 只有尝过才能知道
  3. B) 西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描绘了美好自然和人际关系。
  •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花果美味的细腻描写,与刘克庄的诗歌相呼应。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王维:同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意境,而刘克庄则将重点放在了荔枝的美味与视觉美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转调踏莎行/踏莎行 路宜人生日 绛都春 别张子仪 满庭芳 道中忆钱塘旧游 相思引/琴调 其一 临别馀干席上作 减字木兰花 其六 点绛唇 其一 路德友席上作 柳梢青 其三 看花回 其一 张守生日 新荷叶 其三 翠微山居八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饮噉醉饱 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兵刃相接 包含婆的词语有哪些 白字旁的字 浅尝辄止 哀弄 溯流追源 平安 赏功罚罪 知诱 雪纻 齲字旁的字 有色有声 尢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