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9:27
应真二首
作者: 刘克庄
五百逋逃士,刘郎不放心。
教醒阿罗汉,飞空无处寻。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逃亡士人和阿罗汉的深切关怀。诗人提到有五百个逃亡的人,令他心中不安,无法放心。同时,他希望能够唤醒那些如阿罗汉般的人,但却发现这些人像飞翔的空中游子,根本无处可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阿罗汉”是佛教中的重要角色,代表着超脱与智慧。逃亡士人的形象,反映出历史中的动荡与无奈,可能与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失业逃亡的现象有关。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良,号雪舟,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因其作品多反映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与时事结合,表达对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上有许多士人因政局变迁而逃避,诗人通过描绘这些逃亡者的心境,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
《应真二首》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五百名逃亡士人的描绘,展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不安与焦虑。诗人以“刘郎”自称,显示出他对这一现象的深切关注。与佛教中的“阿罗汉”相对比,诗人希望能够唤醒那些被困于世俗而无法自拔的人,然而却发现他们如同飞空的存在,难以寻觅,给人一种无奈的感觉。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现实中因困境而逃亡的人,另一方面是理想中超然物外的阿罗汉。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深刻反映了自身的无力感和对社会的深切关怀。诗中有一种悲凉的情绪,流露出诗人对逃亡士人的同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社会动荡中逃亡者的同情与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诗人揭示了社会的矛盾,提出了应对困境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五百逋逃士”指的是:
A. 逃亡的士人
B. 富裕的士人
C. 学者
D. 商人
刘克庄在诗中自称为:
A. 阿罗汉
B. 刘郎
C. 逋逃士
D. 诗人
“飞空无处寻”中的“飞空”意指:
A. 高飞
B. 失落
C. 理想
D. 逃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刘克庄更侧重于对逃亡者的同情,而杜甫则更加悲悯深刻,展现了时代的苦难。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应真二首》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