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7:28
《四月二十八日江元楷置酒坐客皆醉卧已而主人亦就睡戏作数语以纪其事》
西园春事阑,歌管罢丝竹。
青钱落高榆,幽鸟啭空谷。
江侯不能闲,折简到吾属。
净扫南窗尘,共把一樽玉。
重觞各颓然,睡味久乃熟。
齁齁两鼻雷,艳艳当筵烛。
因知欢有馀,谁谓饮不足。
伟哉三玉人,曾不愧坦腹。
应怜俗子陋,礼法困窘束。
坐中饮湿生,起舞自成曲。
主人亦忘客,去留随所欲。
可笑陶渊明,欲睡客须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宴会场景。西园的春天已接近尾声,乐器的声音停止了,青钱(指钱柳)从高大的榆树上落下,幽鸟在空旷的山谷中啼唱。江元楷(江侯)无法停下手中的事情,写信召集我们。我们打扫了南窗的灰尘,共同举起一樽美酒。
酒喝得多了,大家都神志恍惚,沉沉入睡,仿佛醉得久了才品味出酒的香醇。打鼾声如雷,烛光在酒席上摇曳。由此我知道欢愉是无穷的,谁还会说饮酒不够呢?伟大的三玉人(指陶渊明)并不因肚子饱而感到羞愧。可怜那些世俗人,被礼法束缚得紧紧的。
席间酒意正浓,起舞自成一曲。主人也忘记了客人,走与留全凭自己的心意。可笑陶渊明,他希望酣睡,却不得不将客人逐走。
周紫芝(生卒年不详),字子瑜,号紫芝,宋代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擅长诗词,尤其在描写山水、宴饮等方面有独特的风格。其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春末夏初之际,正是宴饮聚会的时节,诗人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聚会的珍惜和对欢愉时光的留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饮酒的看法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律诗的结构,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诗中以宴会为主线,描绘了春天的氛围与酣饮后的沉醉。开篇“西园春事阑”就点出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了欢愉时光的短暂。接着通过“歌管罢丝竹”的句子,渲染出宴会气氛的轻松和愉悦。
在描绘饮酒后的状态时,诗人以“重觞各颓然”来展现人们醉后的无力,打鼾声“齁齁两鼻雷”的形象生动有趣,展示了醉酒后那种放松的状态。接下来的“因知欢有馀,谁谓饮不足”则反映了诗人对饮酒文化的理解和对快乐的追求。
全诗最后部分提到陶渊明,借此表明一种对世俗的反思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对比,诗人既表达了对陶渊明理想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面对的无奈和困惑。
整首诗围绕着饮酒、欢聚的主题展开,表现出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宴会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对规范和束缚表示了一种反思和批判。
诗中“重觞各颓然”指的是什么状态?
A. 醉酒状态
B. 餐桌上的食物
C. 酒的种类
D. 自然景象
“可笑陶渊明”中陶渊明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A. 追求世俗
B. 追求自由
C. 忍耐痛苦
D. 喜欢热闹
诗中提到的“青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