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5:07
金缕曲 壬寅三月望夜月食喜雨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夺尽妖蟆气。早安排雨师风伯,护持月姊。
保我金瓯无缺陷,未用桃弓棘矢。
有龙蜃嘘云而起。不见人间君子过,
似一床锦被全遮蔽。玉女笑,碧翁喜。
竹宫夜醮鹓鸾侍。料依然一轮金镜,
山河表里。身御六龙还桂阙,
尧舜女中万岁。想贺表平明毕至。
阴沴潜消春夜雨,相公诗雅称朝廷意。
三月望,史臣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月食时的情景和随之而来的春雨。开头说妖蛾的气息被驱散了,提前安排了雨神和风伯来护卫月亮。希望金碗无缺,桃弓和荆棘箭未曾使用。龙神和海蜃吐出云彩,不见人间的贤士经过,仿佛一床锦被将一切遮蔽。玉女在微笑,碧翁也欢喜。竹宫的夜祭上,鹓鸾在侍奉。想必依然是一轮明亮的金镜,照映着大好山河。我驾驭着六龙回到桂殿,尧舜的女儿也能长生不老。想要庆贺这平明的景象,阴霾潜消,春夜的雨水,令诗人的雅趣得以称赞朝廷的旨意。三月的望月,史臣有记载。
作者介绍:樊增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仕途与文坛均有成就。其诗风清新剔透,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壬寅年三月的望夜月食时,正值春季,春雨绵绵。诗人寄情于自然,借月食和春雨表达对时局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樊增祥的《金缕曲》是一首极具象征与意境的词作。词中通过月食这一自然现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月亮在古代文学中常被视为情感与思念的寄托,而词中提到的“妖蟆气”则暗示了外界的不安与阴霾,恰如人间的纷扰与颠簸。在这样的背景下,月亮的护卫与光芒显得尤为重要,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同时,词中提到的“玉女笑,碧翁喜”,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通过描写夜祭与自然的和谐,诗人将人间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相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整首词不仅充满了古典美,还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春夜的雨水象征着清新与生机,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心与对平和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社会安宁的期盼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雨师”是指什么?
A. 掌管战争的神灵
B. 掌管雨水的神灵
C. 掌管农业的神灵
“金瓯”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圆满和团聚
C. 战斗
诗人对“阴沴潜消春夜雨”的态度是?
A. 消极
B. 积极
C. 中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