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3:32
金缕曲 读黄仲则先生两当轩集,即题其竹眠词后
作者: 左锡嘉 〔清代〕
开卷光芒放。忆髫龄草堂侍坐,早钦名望。
太白前身重入世,依旧风流自赏。
便鹤立丰姿无两。不道仙才遭物忌,只青山一例深深葬。
抔土畔,碧芜长。江南家在云溪上。
想当年篝灯课子,白头情况。
葛帔天涯归骨后,应有吟魂悄傍。
但风雨蘧庐无恙。知否孤弦音调涩,共啼鹃夜月凄惶壤。
留鹤背,笛声响。
这首词开篇便描绘了光芒四射的书卷,令人想起年少时在草堂中侍坐,早已钦佩过的名声。
想起李白重回人间的情景,他依然风流自赏,像那鹤立的姿态无人能及。
却不曾想,才华横溢的他也遭遇了世俗的嫉妒,只留下青山深藏着他的身影。
土堆旁,碧草绵延,江南的家就在云溪之上。
回想当年的篝火旁,教书育人的场景,如今已是白头。
在归骨天涯的那一刻,想必他的吟魂也悄悄相随。
然而,风雨中的蘧庐却依旧安然。
你可知道那孤独的琴弦音调是多么的涩,伴随着夜晚的杜鹃啼鸣,凄凉而迷惘。
只留下鹤背上,笛声悠扬。
左锡嘉,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读黄仲则的《两当轩集》之后,诗中借黄仲则的竹眠词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与追思,反映出诗人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金缕曲》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青春和往事的怀念。开头的“开卷光芒放”不仅描绘了书卷的美丽,也暗示了知识的力量和文化的光辉。接着,作者回忆起自己少年时光的无忧无虑,以及对李白的崇敬,强调了李白那种“风流自赏”的潇洒气度。
诗中提到的“鹤立丰姿无两”,形象地表现了李白的卓越与独特,然而接下来的“不道仙才遭物忌”,则转向了对李白命运的感叹,揭示出文人之间的嫉妒与困扰。诗人以“青山一例深深葬”来隐喻李白的才华在世俗中被埋没,表现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惋惜。
中段描绘的“江南家在云溪上”唤起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想当年篝灯课子”则引发了对往昔的追忆,感叹光阴流逝与人生变迁。结尾部分,诗人对孤独的吟唱和凄凉的夜晚感到无奈,表现了对生活困境的深切感受。整首诗通过对李白的追忆,辅以个人情感的流露,反映出诗人对才华、命运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对李白的怀念,表达了对才华与命运的深思,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开卷光芒放”中的“光芒”指的是什么?
A. 自然光
B. 知识的力量
C. 书的装饰
“太白前身重入世”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江南家”指的是哪里?
A. 北方
B. 西南
C. 江南地区
将左锡嘉的《金缕曲》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进行比较,前者强调对过往的怀念和孤独的感受,而后者则直接描绘了思念之情。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以上是对《金缕曲 读黄仲则先生两当轩集,即题其竹眠词后》的详细解析和赏析,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