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七夕》

时间: 2025-04-30 14:29:42

诗句

七夕仍残暑,三年记此宵。

傍檐依岭月,攲枕听江潮。

瓠大何妨拙,槎回未觉遥。

何须论乞巧,河汉望星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9:42

原文展示:

七夕仍残暑,三年记此宵。
傍檐依岭月,攲枕听江潮。
瓠大何妨拙,槎回未觉遥。
何须论乞巧,河汉望星桥。

白话文翻译:

在七夕这个仍然炎热的夜晚,我已经记得这个夜晚三年了。月光洒在屋檐和山岭上,我倚着枕头,静静地听着江水的潮起潮落。即使我的舟船笨拙又大,又何妨呢,回头看去,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遥远。何必再去谈论乞巧的传统,仰望星空,河流中的星桥便是我心中最美的期待。

注释:

  • 七夕: 指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传说牛郎织女在这一天相会。
  • 仍残暑: 仍然残留的暑气,说明这个时节还很热。
  • 傍檐依岭月: 月光洒在屋檐和山岭上,描绘出宁静的夜景。
  • 攲枕: 倚着枕头,表示放松和沉思的状态。
  • 瓠大: 瓠瓜,指舟船的笨重。
  • 何须论乞巧: 不必再讨论乞巧的习俗,表达对传统的超然态度。
  • 河汉: 银河的意思,古人称银河为“河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子美,号惭愧,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文,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注重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风格清新而隽永。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七夕节的晚上,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对传统习俗的反思。诗中融入了对江潮、月亮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七夕》一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细腻和深刻。诗人在描绘七夕的夜晚时,开头以“仍残暑”引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交替,增强了对比的效果。接着“傍檐依岭月”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落在屋檐与山岭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诗人通过“攲枕听江潮”的细节,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境,似乎在倾听自然的声音,感受时间的流动。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瓠大何妨拙”表达了对自我局限的豁达态度,即使舟船笨重又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坦然与乐观。最后一句“何须论乞巧,河汉望星桥”更是将传统习俗与个人情感结合,强调了对爱情的向往与美好期待,抒发了对爱情自由与纯粹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爱情的憧憬,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夕仍残暑: 暗示时间背景,七夕时节依然炎热,带有一点怀旧与惆怅。
  2. 三年记此宵: 提及自己对这一节日的记忆,体现对时间的感慨。
  3. 傍檐依岭月: 描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4. 攲枕听江潮: 通过细致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放松与沉思的状态。
  5. 瓠大何妨拙: 反映出诗人对自我能力的平和态度,强调心态的重要性。
  6. 槎回未觉遥: 形象地表现出人生的旅程与回首,时间的相对性。
  7. 何须论乞巧: 表达对传统习俗的超然和对爱情的直接向往。
  8. 河汉望星桥: 以星空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爱情美好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 “河汉望星桥”将银河比作星桥,富有诗意。
  • 对仗: “傍檐依岭月”与“攲枕听江潮”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听江潮”赋予江潮以生命,使景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围绕着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记忆与对自然景象的欣赏,同时也体现了对爱情的纯真向往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夕: 代表爱情与团圆的节日,象征着美好的情感。
  • 月亮: 象征着思念与纯洁,常与爱情相关联。
  • 江潮: 表达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象征生命的起伏。
  • 河汉: 代表着广阔与遥远的爱情理想,象征着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七夕的传统习俗主要是为了庆祝什么?

    • A. 祭祖
    • B. 乞巧
    • C. 中秋
    • D. 春节
  2. 诗中“瓠大何妨拙”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自我能力的豁达态度
    • C. 对爱情的迷茫
    • D. 对传统的反思
  3. “河汉望星桥”中的“星桥”指代什么?

    • A. 银河
    • B. 桥梁
    • C. 传说
    • D. 梦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诗词对比:

  • 《鹊桥仙·纤云弄巧》: 同样描绘了七夕的浪漫,强调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情感更为直接。
  • 《天净沙·秋思》: 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孤独与思乡,情感基调更为沉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叶梦得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行杂诗三首 其二 江行杂诗三首 其一 自杨梅坞循九溪十八涧至理安寺 黑峪 白沟河吊三忠祠 然犀亭 登姑苏玄妙观弥罗阁 拜奇零先生墓 映璧庵怀古 月夜同重阆秋岳登虎丘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釆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火铅 低头耷脑 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画龙点晴 金字旁的字 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穴宝盖的字 俛眄 宫车晏驾 穷形极状 监守 羽字旁的字 旌棨 萧然物外 相倚为强 包含依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适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