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5:09
败帘六韵
作者: 吴融 〔唐代〕
有客编来久,弥年断不收。
不堪风作候,岂复燕为雠。
尽见三重阁,难迷百尺楼。
伴灯微掩梦,兼扇劣遮羞。
零落亡珠缀,殷勤谢玉钩。
凉宵何必卷,月自入轩流。
有客人编织的帘子已经挂了很久,整整一年也没有收回。
不忍心让风来作候,难道能再让燕子成为仇敌?
眼前尽是三重的阁楼,难以迷失在百尺高的楼台。
伴着微弱的灯光掩映着梦境,扇子也无力遮掩羞怯。
零散的珠子已然掉落,恭敬地谢绝了玉钩的邀请。
凉爽的夜晚何必再卷起帘子,月光自会流入窗前。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生,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与景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吴融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往事怀念的感慨,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败帘六韵》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怀旧情绪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帘”的描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开头两句便设定了一个悠长的时间感,客人所编织的帘子已挂了整整一年,暗示着一种无奈的等待和无法释怀的情感。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岂复燕为雠”一句,燕子作为自由与美好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然而此时的燕子却成为了仇敌,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失去与无奈。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伴灯微掩梦”和“兼扇劣遮羞”进一步展现出一种无力感,尽管身边有微弱的灯光和扇子,但仍无法掩饰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接受与放下的态度,“凉宵何必卷,月自入轩流”,在这个凉爽的夜晚,何必再去卷起帘子,月光自会流淌进来,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顺其自然的态度。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蕴藏着深邃的哲理,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淡然。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燕”比喻往日美好)、拟人(如“月自入轩流”),以及对仗(如“伴灯微掩梦,兼扇劣遮羞”),展示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和对生活现状的接受,展现出一种淡然与哲思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有客编来久”指的是:
A. 客人在编织
B. 客人已久未来
C. 客人编织的帘子已久
D. 客人离去已久
“岂复燕为雠”的意思是:
A. 燕子成为仇敌
B. 燕子飞走了
C. 燕子回来了
D. 燕子不再出现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的情感是:
A. 惆怅与失落
B. 接受与宁静
C. 忧伤与孤独
D. 期待与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吴融的《败帘六韵》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内心情感的思考,但吴融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而李白则更注重于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