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鲛绡》

时间: 2025-05-01 18:52:50

诗句

云供片段月供光,贫女寒机枉自忙。

莫道不蚕能致此,海边何事有扶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2:50

原文展示:

云供片段月供光,贫女寒机枉自忙。
莫道不蚕能致此,海边何事有扶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下的云彩和贫苦女子在寒冷的环境中忙碌地织布的情景。不要以为没有蚕就不能织出美好的丝绸,海边的扶桑树又有什么关系呢?

注释:

  • 云供片段:云彩轻薄,犹如片段般在空中飘动。
  • 月供光:月光如水,洒落大地。
  • 贫女寒机:贫穷的女子在寒冷的环境中,使用寒冷的织布机,形象地展示了她的艰辛。
  • 莫道不蚕能致此:不要以为没有蚕就无法织出丝绸。
  • 扶桑:传说中的大树,位于海边,象征着美好和富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其诗歌作品而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冷暖,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鲛绡》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时。诗人以贫女的辛劳为题材,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境遇,表现出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关怀。

诗歌鉴赏:

《鲛绡》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带有淡淡的忧伤。诗中通过描绘月光和云彩的意象,引入了一个辛勤劳作的贫女形象。她在寒冷的环境中忙碌,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与生活的困顿。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清冷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月光的皎洁与云彩的轻柔。接着,诗人转向对贫女的同情,揭示了她在艰难环境中艰辛劳作的无奈与渴望。最后两句则引入了一个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即使没有蚕,也能织出美好的事物,暗示了人们的努力和希望。在诗中,扶桑树的提及,仿佛在提醒我们,虽然生活艰辛,但仍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供片段月供光:描绘了夜晚的月光与轻薄的云彩,营造出一种柔美的意境。
  2. 贫女寒机枉自忙:突显了贫女在寒冷环境中辛苦劳作的无奈,表现出对她的同情。
  3. 莫道不蚕能致此:质疑常规观念,强调努力与创造的重要性。
  4. 海边何事有扶桑:以扶桑树作比,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激励人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追求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供片段,月供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云彩比作片段,与月光相映衬,增加了意象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尊重,强调了创造与努力的重要性,传达了一种希望与追求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与流动,代表着生活的无常。
  • 月光:象征着美好与希望,是一种温暖的存在。
  • 贫女:象征着辛勤劳动的人,体现了社会底层的艰辛。
  • 扶桑:象征着理想与美好,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贫女”在寒冷的环境中忙碌,体现了她的哪种情感? A. 无奈
    B. 快乐
    C. 安逸

  2. “莫道不蚕能致此”意思是? A. 蚕是必不可少的
    B. 不一定需要蚕也能创造美
    C. 蚕是珍贵的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光下的情景,但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酒的享受。
  • 《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鲛绡》中的个人苦难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题友人郊居水轩 杂咏八首 山前 题汤泉壁垩诸子有欲闲之意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 送庞签判 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 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五之一) 愁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字头的字 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望衡对宇 冲远 色字旁的字 赃秽狼藉 赤县神州 朝益暮习 糸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遁迹藏名 城下之盟 祸难 艮字旁的字 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沮惴 谐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