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僧上峡归东蜀》

时间: 2025-05-06 01:57:09

诗句

巴字江流一棹回,紫袈裟是禁中裁。

如从十二峰前过,莫赋佳人殊未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09

原文展示:

送僧上峡归东蜀
巴字江流一棹回,
紫袈裟是禁中裁。
如从十二峰前过,
莫赋佳人殊未来。

白话文翻译:

将要送走的僧人,乘着一只小船,在巴字江上顺流而下,
他身穿紫色的袈裟,仿佛是从皇宫中裁制而成的。
如果他从那十二座高峰前经过,
就请不要为那美丽的佳人赋诗,因为她恐怕再也无法回来了。

注释:

  • 巴字江:指的是巴河,流经今四川省。
  • 紫袈裟:僧人所穿的袈裟,紫色的袈裟象征高贵。
  • 禁中裁:禁中指皇宫,裁制指制作。这里形容袈裟精美。
  • 十二峰: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山峰群,可能是诗人熟悉的地理。
  • 佳人:美丽的女子,这里暗指诗人心中难忘的情感。

典故解析:

此诗中涉及的“佳人”与“归”可能指代诗人内心的情感寄托,代表他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字子充,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融送别一位僧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首句“巴字江流一棹回”以清晰的画面感呈现出江水流动的情景,既是对僧人旅程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暗示。紫袈裟的描绘使得僧人形象更加鲜明,袈裟的颜色暗示着其身份的尊贵与神圣,仿佛是从禁宫中走出的高人。接下来的两句则将重心转向一个更为深沉的主题,诗人提醒僧人在经过那十二峰时,不要赋诗给心中的美人,这既是对离别的感伤,也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如同流水般无法挽留。这种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人心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巴字江流一棹回”:描绘送别的场景,表现出流动的江水与归来的小舟,象征着离别与归属的交错。
    • “紫袈裟是禁中裁”:突显僧人的身份与尊贵,袈裟的颜色与出身暗含着对僧人地位的认可。
    • “如从十二峰前过”:设想了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莫赋佳人殊未来”:引导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暗示着无常与失去。
  • 修辞手法

    • 比喻:紫袈裟比喻僧人的高贵与神圣。
    • 对仗:诗句中存在一定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无奈,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 江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旅程。
  • 紫袈裟: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精神的追求。
  • 十二峰:自然的伟岸与恒久,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遥不可及。
  • 佳人:象征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对失去的惋惜。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紫袈裟”象征什么?
      A. 高贵身份
      B. 贫穷
      C. 普通人

    2. 诗中“巴字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江
      B. 巴河
      C. 黄河

    3. 诗人希望经过十二峰时不赋诗给佳人,体现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惋惜
      C. 无所谓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吴融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惜别之情,吴融更强调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融,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忆秦娥 忆秦娥 江上花朝 忆秦娥 忆秦娥 旅思 忆秦娥 二首,忆鄋氏 其一 忆秦娥 为南溪廖氏题古梅 忆秦娥 忆梅 忆秦娥 寄大琳 忆秦娥 泰岱烟云,师王右丞 忆秦娥·秋寂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祖武宗文 星月交辉 拨铺 包含犀的成语 儿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逸尘断鞅 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负德孤恩 暖花房 金相玉映 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淹月 折文旁的字 柔远怀迩 麻字旁的字 啛啛喳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