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桃源忆故人》

时间: 2025-05-07 09:15:08

诗句

望中风絮迷烟草。

愁结几番昏晓。

花径有时亲扫。

载酒应须早。

人情曷似春山好。

山色不随春老。

旧隐何当重到。

迎得平安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15:08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望中风絮迷烟草。愁结几番昏晓。花径有时亲扫。载酒应须早。人情曷似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旧隐何当重到。迎得平安报。

白话文翻译:

在远望中,风吹的柳絮迷了烟草的影子。愁苦纠结,几度经历了日夜的昏晓。花径有时会被我亲自打扫,载着酒应该尽早来。人情怎么能比得上春天的山景美好?山色并不因春天的结束而老去。旧日隐居何时能再次到来?期待能迎来平安的消息。

注释:

  • 风絮:指随风飞舞的柳絮,常用来表达春天的气息。
  • 昏晓:指夜晚和清晨,象征时间的流逝。
  • 花径:花丛间的小路,具有自然和幽静之意。
  • 载酒:带着酒,暗示着饮酒作乐的情景。
  • 人情:指人际关系或情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 平安报:期待平安的消息,体现出对友人的关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源”典出《桃花源记》,寓意理想的生活和世外桃源,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之道对故人思念之时,或是在他隐居生活的某个春天,反映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是王之道的一首抒情诗,诗中流露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整体意象清新,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人情的思考。

诗的开头以“望中风絮迷烟草”引入,描绘出春天的景象,风中的柳絮与烟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同时,诗人又通过“愁结几番昏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忧愁,仿佛在诉说着与故人之间的距离与思念。

进一步,诗人提到“花径有时亲扫”,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似乎在说,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仍然希望能重温往日的情景。接着,诗人反问“人情曷似春山好”,意在强调自然之美往往超越人际关系的复杂,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无奈。

最后,诗人以“迎得平安报”收尾,展现出他对故人的祝福和期待,渴望再次相聚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绪层次分明,既有对春天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故人温情的追忆,结合了自然与人情,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望中风絮迷烟草:远望中,风吹的柳絮让烟草的影子模糊不清,表现春天的气息。
  2. 愁结几番昏晓:愁苦纠缠,经历了几次夜晚与清晨的交替,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3. 花径有时亲扫:偶尔会亲自打扫这条花径,表现对故地的留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4. 载酒应须早:带着酒,应该尽早相聚,寓意珍视与故人的友谊。
  5. 人情曷似春山好:人际关系如何能比得上春天的山景美好,感叹人情的淡薄。
  6. 山色不随春老:山色依旧美丽,并不因春天的结束而衰老,象征着自然的永恒。
  7. 旧隐何当重到:旧日的隐居生活何时能再度回归,表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8. 迎得平安报:期待能收到平安的消息,体现对故人关怀和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情与春山对比,突显人与自然的关系。
  • 拟人:山色被赋予人性,表现自然的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诗人对人情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理想的生活空间,象征宁静与和谐。
  • 风絮: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美好。
  • 花径:自然的美好,兼具生活的细腻与温情。
  • 山色:自然的永恒与不变,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 A. 理想生活
    • B. 战争
    • C. 离别
    • D. 贫穷
  2. “愁结几番昏晓”中,“昏晓”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和夜晚
    • B. 春夏秋冬
    • C. 快乐与悲伤
    • D. 生活与死亡
  3. 诗人希望通过“载酒应须早”表达什么?

    • A. 对酒的热爱
    • B. 希望与故人早日相聚
    • C. 对春天的留恋
    •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桃源忆故人》与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但王之道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情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强调离别的伤感与壮阔。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王之道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陌梯寺怀旧僧二首 感时 效陈拾遗子昂感遇二首 下方 僧舍贻友 华下 寄永嘉崔道融 塞上 新岁对写真 五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局 肉字旁的字 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违农时 包含预的成语 蚀本生意 癶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包含允的词语有哪些 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品绿 幾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烟盂 兵强马壮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禁罔 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谗口嚣嚣 骨肉之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