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时间: 2025-04-30 07:37:20

诗句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7:20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作者: 李煜 〔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白话文翻译:

窗外细雨淅淅沥沥,春意渐渐消逝。
薄薄的罗衾抵挡不住清晨的寒冷。
梦中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享受着一时的欢乐。
独自一人,不要倚靠栏杆,
无尽的江山在眼前,
离别时容易重逢却难。
流水和落花随着春天的去逝,
天上人间的一切都如梦幻般不可捉摸。

注释:

  • 潺潺:形容水流声,轻缓而连绵。
  • 阑珊:形容春意已微弱,快要消散。
  • 罗衾:轻薄的被褥,指代温暖不够的床褥。
  • 身是客:梦中自觉自己是异乡人。
  • 贪欢:对欢乐的贪恋,意指陶醉其中。
  • 凭栏:倚靠在栏杆上,常表达一种孤独的姿态。
  • 见时难:重逢是困难的,离别容易,重聚难。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无直接典故,但“流水落花”可引申为“落花流水”的意象,常用于表达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李煜的诗歌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失去美好的追忆,反映了他在历史变迁中的孤独感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煜,南唐后主,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他在位时,国家虽短暂繁荣,但他却因政治上的失败而沦为亡国之君。李煜的词风以婉约、哀怨著称,常表达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李煜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在亡国后的悲苦心境。正值春季,春意渐逝,诗人感受到了孤独与无助,借助细雨和春去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与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一首充满忧伤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追忆。开头的“帘外雨潺潺”,以细雨为引,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春意阑珊”则传达出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的消逝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罗衾不耐五更寒”一句,突显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深切感受,五更时分的寒冷更显得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则是对自我身份的迷惘,梦境中的快乐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一句,展现了诗人面对浩瀚江山的无奈与孤独,虽有无限风光,却无法分享,正是对人际关系的感慨,离别后的重聚难如登天,增强了词中对离别的深刻理解与感伤。

最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更是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美好逝去的感慨推向高潮,流水与落花作为意象,象征着过往的美好已随时间流逝而不再,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的无尽遗憾和对现实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帘外雨潺潺:窗外雨声轻轻传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 春意阑珊: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消散,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3. 罗衾不耐五更寒:薄薄的床褥无法抵御清晨的寒冷,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4. 梦里不知身是客:在梦中陶醉,忘却了自己是异乡的客人,体现了对短暂欢乐的珍惜。
  5. 一晌贪欢:一时的欢愉是如此可贵,却也难以长久。
  6. 独自莫凭栏:独自一人,不要倚靠栏杆,暗示着孤独的心境。
  7. 无限江山:眼前的江山壮阔,然而无人与之分享的孤独感更加明显。
  8. 别时容易见时难:离别时轻松,重聚时却困难,表达了人与人之间难以相聚的无奈。
  9. 流水落花春去也:流水与落花象征着春天的逝去和美好的消逝。
  10. 天上人间:强调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似乎一切美好都成了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流水落花”来比喻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拟人:细雨的声音像是诉说,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别时容易见时难”体现了对比手法,加深了情感的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深刻感受,反映了离别与重聚的艰难,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寂与惆怅,传达内心的忧伤。
  • :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又在此处代表着逝去的美好。
  • 罗衾:象征温暖与安宁,反映对温情的渴望。
  • 江山:象征壮丽的景色,但在孤独中显得无意义。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自然与心境的交融,展现出一种诗意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帘外雨潺潺”中“潺潺”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说话声
    D. 歌声

  2. 李煜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
    B. 宋
    C. 五代
    D. 明

  3. “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离别的痛苦
    B. 重聚的欢愉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 温庭筠《更漏子》:探讨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李煜 vs. 苏轼:李煜的词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哀伤,而苏轼的词则多展现豪放与豁达,二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李煜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五代十国文学史》

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角簟 梢云 及第敕下,宴中献座主杜侍郎 吊北邙 武德殿朝退望九衢春色 荆南道中 商山 巫峡 霍山(在龙川县) 言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泽畔吟 虫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睚眦必报 孤苦伶仃 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取赎 钧辅 犬字旁的字 齐天洪福 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鲁质 烧灰 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计研心算 庆吊不通 首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