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1:59
送崔遏
孟浩然
片玉来誇楚,
治中作主人。
江山增润色,
词赋动阳春。
别馆当虚敞,
离情任吐伸。
因声两京旧,
谁念卧漳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崔遏的送别之情。诗人首先赞美崔遏的才华,像美玉一样璀璨,引人注目。接着,诗人提到在朝廷中崔遏的地位和影响,暗示他未来的光辉前景。江山的美丽因其才华而更加生动,诗词的魅力在春天的阳光下愈加显现。离别时,诗人希望能够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最后,诗人回忆起与崔遏在京城的旧情,感叹谁会想到自己如今在漳水之滨安静地生活。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逸少,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生于襄阳,晚年隐居于庐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景色和表达友情、离别之情。
创作背景
《送崔遏》作于朋友崔遏即将离开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前程的祝福。此时正值唐代盛世,文人之间的交往频繁,诗人借此诗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
《送崔遏》是孟浩然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友情与美好的祝愿。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崔遏的才华与前程,并通过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写,深刻地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惆怅与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片玉来誇楚”,通过比喻将崔遏的才华比作美玉,既突显了其卓越的文才,又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接下来的“治中作主人”则强调了崔遏在朝廷中的地位,诗人以此寄予了对他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
“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描绘了崔遏的才华不仅使他个人的前途光明,也为国家增添了色彩,展现了文人以文采为国效力的理想。之后几句则是对离别情感的抒发,诗人希望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念与祝福。
最后一句“谁念卧漳滨”,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诗人身处漳水之滨,思念友人,但又感到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孟浩然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和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展现了人际关系中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用什么来比喻崔遏的才华?
A. 美玉
B. 明珠
C. 明月
D. 彩虹
诗中提到崔遏的社会地位是?
A. 文人
B. 君主
C. 治中
D. 隐士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1.A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崔遏》这首诗的情感、背景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