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间: 2025-05-09 02:20:20

诗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 通: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0:20

原文展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亮何时才结束呢?往事又有多少呢?昨夜小楼又被东风吹拂,令我在明月之下回想故国,心中倍感凄凉。那雕栏玉砌的建筑应该还在,只是我的容颜已然改变。问你能有多少愁苦呢?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绵延不绝。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小楼: 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小楼,承载着他的回忆。
  • 东风: 指春风,带来温暖和生机。
  • 雕栏玉砌: 精美的栏杆和砖石,象征着昔日的繁华。
  • 朱颜: 指年轻美丽的面容。

典故解析:

  • “一江春水向东流”: 表达时间如水流逝,无法挽回的无奈,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煜,南唐国君,也是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感叹。

创作背景: 《虞美人》作于李煜亡国之后,回忆起自己的故国和往事,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以及因失去权势而产生的忧伤。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词作,李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全词开篇以“春花秋月”引入,展现出自然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唤起读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而“往事知多少”则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的深切思考与伤感。接下来的描绘中,通过小楼、东风、明月等意象,将个人情感与对故国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表达了李煜对昔日繁华的深切怀念,虽景物依旧,但人事已非,岁月无情带走了他的青春与美貌,令人感到惋惜与无奈。最后,诗人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总结全诗,愁苦之情如同春水般绵延不绝,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愁苦的深刻感悟,令人心生共鸣。

整首词展现了李煜作为一个失去国权的皇帝所承受的深重悲伤,情感真挚而沉痛,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与人生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花秋月何时了?: 诗人感叹美好的时光何时才会结束,暗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 往事知多少。: 反问自己对往事的记忆有多少,表达对过去的追忆。
  • 小楼昨夜又东风,: 描述昨夜的春风,象征着新的开始,但同时也带来对往事的唤起。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在明月下回忆故国,感到无比痛苦。
  • 雕栏玉砌应犹在,: 过去的繁华依然存在,唯独人事已非。
  • 只是朱颜改。: 只有自己的容颜随着时间改变,表达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 问君能有几多愁?: 反问对方,愁苦有多少,暗示自己内心的痛苦。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水比喻愁苦的无尽,流逝不息。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比喻了愁苦的绵长与无尽。
  • 对仗: 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将春水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春花秋月的感叹,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失落,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悲哀,深刻反映了李煜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花: 代表美好与希望,象征青春的短暂。
  • 秋月: 象征成熟与凋零,暗示人生的无常。
  • 小楼: 代表诗人内心的栖息地,也是回忆的寄托。
  • 东风: 象征着变化与生机,同时也暗含着离别的惆怅。
  • 雕栏玉砌: 代表过去的繁华与美丽,形成对比,突显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意思是什么? A. 询问春天和秋天的结束
    B. 感叹时间流逝
    C. 回忆往事
    D. 以上皆是

  2. “问君能有几多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离别的忧伤
    C. 对故国的怀念
    D. 对时光的感慨

  3.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意在传达什么? A. 愁苦的无尽与流逝
    B. 春天的美丽
    C. 生命的长河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表达离愁与对往事的怀念。
  • 白居易《琵琶行》: 通过音乐传达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均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失去的痛苦,但李煜的词更倾向于历史感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的心理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煜词研究》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品令 其一 品令 试茶 品令 寿谭公植提学九月十日 品令 品令 于法兄新婚在即届时必有谐谑之礼恐其面嫩讷言因檃括其语代制小词聊充俳优 品令 品令 清明夜,梦酒间唱田不伐映竹园啼鸟乐 品令(新秋) 品令(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 品令 次梅苑词韵寄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网银 孤木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巛字旁的字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秃宝盖的字 瑜不掩瑕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面目犁黑 二次三番 飞字旁的字 包含柱的成语 因噎废食 方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斩将夺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一床两好 个中滋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