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0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04:53
秋夕雨余
杨万里〔宋代〕
虚堂无人独自行,
画檐雨歇残点声。
朝来余暑忽然过,
昨来初暑谁能那。
一生畏暑如於菟,
老年畏暑菟不如。
人言岭南分外热,
匹似江南犹可说。
今年六月雨如秋,
只今七月当更愁。
短檠幸未卧墙角,
唤取渠来相慱约。
老眼那能舒简编,
只要玉虫伴杯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空荡的庭院中,听着雨水在屋檐上滴落的情景。诗人感慨早晨的余暑突然消散,感叹昨日的高温无人能忍受。诗人一生以来都对炎热感到畏惧,年纪越大,这种畏惧感越深。有人说岭南的天气特别热,和江南相比,虽有差别,但也算可以接受。今年的六月雨水频繁,气候反而像秋天一样凉爽,现在七月却让人更加忧愁。幸好短檠没有被遗忘在墙角,呼叫朋友一同相聚。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如从前清晰,只愿有美酒相伴,享受当下的闲适。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常蕴含哲理。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晚年,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心中对气候变化的感受愈发深刻,表达了对炎热夏季的厌倦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秋夕雨余》是一首融情于景的佳作,诗人通过描绘雨后庭院的孤寂和对炎热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雨歇后的庭院显得格外清幽。诗人独自在此,内心却充满对过去暑气的回忆与惆怅。他对炎热的畏惧,反映了年岁的增长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尽管年事已高,眼力不再,但仍渴望与友人一起喝酒畅谈,享受那份宁静与温馨。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生活的无常,情感的细腻,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也有对人际关系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从容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炎热夏季的厌倦,以及对友谊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在孤独与陪伴之间,诗人找到了生活的平衡。
诗中提到的“虚堂”指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畏惧?
诗人提到的“玉虫”象征什么?
杨万里的《秋夕雨余》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情感的流露,前者着重于夏秋的变迁与人生的冷暖,而后者则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两者在情感深度和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生活视角与诗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