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师文莫君以仆治东园甚力官满且去为赋诗以道》

时间: 2025-04-26 06:29:57

诗句

小桃繁杏何须论,只要池边竹半林。

不养凫鹥怜渌净,苦留风月伴清深。

后人来荫十围木,故老看移一亩阴。

分付庭梅管春色,长官情味此花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9:57

原文展示:

小桃繁杏何须论,只要池边竹半林。
不养凫鹥怜渌净,苦留风月伴清深。
后人来荫十围木,故老看移一亩阴。
分付庭梅管春色,长官情味此花心。

白话文翻译:

小桃和杏花何必多加评论,只要池边有半片竹林就足够了。
我不养那些水鸟只因我喜爱清澈的水面,
却苦于留住风月,伴我在这深邃的宁静中。
后人来时会在这十围的树荫下乘凉,
而老朽之人则在看那一亩的阴影被移植。
我把这庭院的梅花交给你来管理春天的色彩,
长官对这花的情感就是它的灵魂所在。

注释:

  • 桃繁杏:指桃花和杏花,都是春天的花朵。
  • 池边竹半林:形容池塘边有一片竹林。
  • 凫鹥:水鸟的统称,凫是野鸭,鹥是白鹭。
  • 渌净:形容水面清澈。
  • 风月:指自然景色中的风和月。
  • 十围木:指树木高大,能为人提供荫凉。
  • 一亩阴:形容院子阴凉的环境。
  • 庭梅:指庭院中的梅花。
  • 长官情味:指长官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借用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符合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与隐逸情怀。诗中描绘的竹林、梅花等意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50-约1120),字子美,号少隐,宋代诗人,主要以词名世。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即将离职之际,表达了他对东园的留恋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他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毛滂的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热爱与眷恋。全诗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半部分着重描绘了桃花、杏花与竹林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后人能在此处享受自然的阴凉,传递出了一种对后世的关怀与希冀。

诗中“风月伴清深”一句,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深邃,诗人愿意将如梅花般的美好情感留给他人,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桃繁杏何须论:桃花与杏花的美丽无需争论,暗示自然的美在于各自的独特。
  2. 只要池边竹半林:竹林的存在就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3. 不养凫鹥怜渌净:不养水鸟,只因对清水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纯粹追求。
  4. 苦留风月伴清深:在这宁静中,尽管孤独,但风月相伴,心灵得到安慰。
  5. 后人来荫十围木:期待未来的人们能在树荫下享受自然的庇护。
  6. 故老看移一亩阴:老一辈的人则在看着阴影的变迁,表达一种历史的延续感。
  7. 分付庭梅管春色:诗人将梅花的春色交给他人,意味着对美好的传承。
  8. 长官情味此花心:长官对这花的情感就是它的灵魂,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如“桃繁杏”与“竹半林”,使诗句更加和谐。
  • 拟人:赋予花木情感,使自然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后世的关怀,体现了诗人追求宁静、理想生活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杏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竹林: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环境。
  • 水鸟:反映自然生态的和谐。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承载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有哪些?

    • A. 桃花、杏花、竹子、梅花
    • B. 柳树、樱花、松树
    • C. 菊花、芍药、玫瑰
    • D. 以上皆是
  2. 诗人为什么不养水鸟?

    • A. 因为不喜欢
    • B. 因为喜爱清水
    • C. 因为没有时间
    • D. 因为水鸟太吵
  3. 诗中“长官情味此花心”是什么意思?

    • A. 长官喜欢梅花
    • B. 梅花心思与长官一样
    • C. 梅花代表长官的情感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毛滂的诗更关注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杜甫则侧重于历史与社会的沉重感。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立足点不同,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御製读五代汉史 奉和御製读唐书 奉和御製读隋书 奉和御製读隋书 奉和御製读宋书 奉和御製读史记诗 奉和御製读三国志诗 奉和御製读三国志诗 奉和御製读前汉书 奉和御製读晋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独茧抽丝 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好声好气 和爽 文字旁的字 临机应变 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肋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下乘之才 麦字旁的字 熊罴之祥 中部 乛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寓望 天良发现 出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