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9:57
小桃繁杏何须论,只要池边竹半林。
不养凫鹥怜渌净,苦留风月伴清深。
后人来荫十围木,故老看移一亩阴。
分付庭梅管春色,长官情味此花心。
小桃和杏花何必多加评论,只要池边有半片竹林就足够了。
我不养那些水鸟只因我喜爱清澈的水面,
却苦于留住风月,伴我在这深邃的宁静中。
后人来时会在这十围的树荫下乘凉,
而老朽之人则在看那一亩的阴影被移植。
我把这庭院的梅花交给你来管理春天的色彩,
长官对这花的情感就是它的灵魂所在。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借用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符合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与隐逸情怀。诗中描绘的竹林、梅花等意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毛滂(约1050-约1120),字子美,号少隐,宋代诗人,主要以词名世。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本诗写于诗人即将离职之际,表达了他对东园的留恋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他的人生态度。
毛滂的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热爱与眷恋。全诗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半部分着重描绘了桃花、杏花与竹林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后人能在此处享受自然的阴凉,传递出了一种对后世的关怀与希冀。
诗中“风月伴清深”一句,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深邃,诗人愿意将如梅花般的美好情感留给他人,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后世的关怀,体现了诗人追求宁静、理想生活的心态。
意象词汇:
诗中提到的植物有哪些?
诗人为什么不养水鸟?
诗中“长官情味此花心”是什么意思?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毛滂的诗更关注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杜甫则侧重于历史与社会的沉重感。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立足点不同,风格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