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倚门》

时间: 2025-07-30 08:31:07

诗句

碧松窝里著吾身,风在襟裾月在门。

灯火未残弦诵习,一团清兴许谁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8:31:07

原文展示:

碧松窝里著吾身,风在襟裾月在门。灯火未残弦诵习,一团清兴许谁论。

白话文翻译:

我坐在碧绿的松树下,微风拂动着我的衣襟,月光洒在门前。灯火还未熄灭,我正在弹奏琴弦,心中充满了清新兴致,这种感受又有谁来谈论呢?

注释:

  • 碧松:指青翠的松树。
  • 窝里:这里表示坐落在松树的庇护下。
  • 襟裾:衣服的前襟和下摆,象征着风的轻拂。
  • 灯火未残:灯光尚未熄灭,暗示着夜晚仍然明亮。
  • 弦诵习:弹奏琴弦,可能也指吟诵诗歌。
  • 清兴:清新而高雅的情趣。
  • 许谁论:有谁会来讨论这样的情趣呢?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描绘的环境和情感引发了对古人雅士生活的联想,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闲适与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侨,字仲明,号惭愧,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雅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倚门》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佳作。诗中描绘了一个恬淡宁静的夜晚,诗人坐在松树下,享受着微风和月光,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诗开头的“碧松窝里著吾身”,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愉悦。接下来的“风在襟裾月在门”,更是将自然的美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而“灯火未残弦诵习”,则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吟唱、弹琴的场景,表现了他在这清幽环境中的精神享受。最后一句“一团清兴许谁论”,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与自得,似乎在说这种快乐无人能懂,令人倍感珍贵。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碧松窝里著吾身:写诗人坐在松树下,表达安静的环境和心境。
    2. 风在襟裾月在门:描绘自然景象,风轻轻拂动衣服,月光照在门前,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3. 灯火未残弦诵习:灯光未熄,诗人正在弹琴,暗示夜晚的悠长与诗人的情绪。
    4. 一团清兴许谁论:表达诗人内心的陶醉与孤独,感受到的美好无人能共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比作庇护所,表现出诗人心灵的归属感。
    • 拟人:将风与月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风在襟裾月在门”,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新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古人追求高雅情趣的生活态度,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碧松:象征着生命的长久和清新,自然之美。
  • :代表着轻松的心情和自然的气息。
  • :象征着宁静与明亮,常与思念、孤独相关。
  • 灯火:代表着夜晚的温暖与思考的深度。
  • 清兴:象征着高雅的情趣和内心的愉悦。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人坐在什么地方? A. 河边
      B. 碧松窝里
      C. 山顶

    2.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风与月
      B. 雨与雪
      C. 云与雾

    3.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达隐逸生活的淡泊心情。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宁静的结合。
  • 诗词对比

    • 徐侨的《倚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但徐侨更注重内心的清新情趣,而王维则强调山水的壮丽与静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病虎行 咏泰山 咏海 生查 生查子 如梦令 南歌子 见《众香词》 题西岩寺三绝 题西岩寺三绝 题西岩寺三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翦抑 养象所 歺字旁的字 珠翠罗绮 示字旁的字 隐姓埋名 包含绨的词语有哪些 韬翰 儿字旁的字 庄家汉 苜蓿盘空 青字旁的字 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重孝 桑荫未移 东窗事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