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1:23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在衡门之下,可以暂时栖息;
在泌水旁,可以享受饥饿的乐趣。
难道吃鱼就一定要河里的鲂鱼?
难道娶妻就一定要齐地的姜氏?
难道吃鱼就一定要河里的鲤鱼?
难道娶妻就一定要宋国的女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涉及的地名和人名如“齐”、“宋”在先秦时期的文化背景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对地域和婚配的思考。
作者介绍:
此诗为先秦时期的作品,作者不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诗歌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文思想。
创作背景:
该诗产生于古代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对食物和配偶的选择的自由,不拘泥于特定的地域和身份。诗歌可能是在某种社交场合或日常生活中创作的,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衡门》通过简单的语言和质朴的意象,传递出一种对生活自由选择的渴望。诗人在衡门之下的栖息,象征着他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而在泌水旁的乐趣则暗示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整首诗以“岂其食鱼,必...?”的反复提问,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各种鱼和妻子,分别代表了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和情感关系,诗人质疑这些需求是否必须依赖于特定的来源,传达出一种对个体自由和选择权的追求。
在诗的结构上,采用了对称的排比手法,使得诗句之间形成了强烈的韵律感,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和力量感。同时,诗中反复出现的“岂其”不仅增强了诗的逻辑性,也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思熟虑。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古代社会习俗的一种挑战,反映了人们对自由、选择和幸福的思考。
逐句解析: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生活选择的思考,强调个体的选择权和自由,反映出对传统观念的反叛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衡门”象征什么?
A. 安宁与栖息之地
B. 战争与冲突
C. 经济繁荣
D. 文化交流
诗中反复出现的“岂其”意在表达什么?
A. 生活的无奈
B. 对传统观念的质疑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主要探讨了哪些主题?
A. 对传统习俗的遵从
B. 对个体自由选择的追求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