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4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45:09
涑水崖碑半绿苔,
春游谁向此山来。
晚烟深处蒲牢响,
僧自城中应供回。
涑水崖上的碑石上长满了半边绿苔,春天的游人谁会来到这座山呢?在傍晚的烟雾深处,蒲牢的钟声响起,僧人从城中应邀返回。
王洧,字仲启,号东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写于春季,诗人身处南屏山,感受到山水的静谧与僧人生活的宁静,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湖山十景·南屏晚钟》描绘了南屏山的傍晚景象,诗中通过对涑水崖碑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诗人以“涑水崖碑半绿苔”开头,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被岁月侵蚀的古老场景。绿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接下来的“春游谁向此山来”,引发了一种孤独感,问句中的“谁”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追寻,但又透露出一种难以相聚的淡淡忧伤。诗人似乎在思考,繁忙的城市生活是否使人们忘却了自然的美好。
“晚烟深处蒲牢响”,则通过声音的描绘,增添了诗的层次感。蒲牢的钟声在晚烟中回响,既是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心灵的安宁。
最后一句“僧自城中应供回”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僧人回返的动作象征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归依,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淡泊与宁静。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邃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涑水崖碑”指的是什么?
“晚烟深处蒲牢响”中的“蒲牢”指的是什么?
诗人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湖山十景·南屏晚钟》与李白的《庐山谣》均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王洧的诗更加强调宁静和内心的归依,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然的壮丽描绘。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