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6:37
作者: 萧恒贞 〔清代〕
池上鸳鸯方稳睡,红衣那解闲愁。
卷帘人正倚琼楼。
波澄青海月,露洗碧天秋。
小扇单衫庭院悄,禁它风软香柔。
空阶时见暗萤流。
六铢芗泽惹,一缕嫩凉兜。
在池边,鸳鸯正安稳地睡着,
红衣女子怎能解我的闲愁?
卷帘的那人正倚在华美的楼台上。
水波如镜,青海映着明月,
露水洗净了秋天的碧空。
庭院里悄然无声,只有小扇轻摇,
阻挡不了柔和的风送来香气。
空荡的台阶上,偶尔见到暗萤飞舞。
六铢香草惹人思,
一缕微风带来丝丝凉意。
作者介绍:
萧恒贞,清代诗人,以其清丽婉约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涉及自然风光与人情感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作者闲适的生活中,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秋夜的欣赏与内心的柔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爱情的思考。
《临江仙·浴月楼》是一首以清丽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为主的词作。词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秋夜,池边鸳鸯安稳地睡着,红衣女子流露出闲愁,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作者通过“卷帘人正倚琼楼”的描写,将目光引向一个人,似乎暗示着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波澄青海月,露洗碧天秋”一句,描绘了月光下的湖水如镜,秋天的天空被露水洗净,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这样的自然景象,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最后的描写中,“空阶时见暗萤流”,暗示着一种孤独的静谧,虽然周围美丽,但内心却是空寂的。整体上,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爱情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宁静秋夜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卷帘人”指的是谁?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香草是__。
判断题: 诗中的“青海月”暗示着诗人对孤独感的认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萧恒贞的《临江仙·浴月楼》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理解,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后者则表达了豪情与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