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2:25
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雨足郊原长稻孙,
竹舆去路踏秋芬。
近村篱落低临水,
直面峰峦半山云。
晚径无人重着履,
夜堂有酒更论文。
兹游清绝羲皇上,
少借风烟为沐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黄山游览场景。雨水滋润了郊原,稻谷长得丰盈,竹制的轿子沿着小路前行,踏着秋天的芳香。近处的村庄篱笆低垂,恰好临近水边,正对着云雾缭绕的峰峦。傍晚的小路上无人经过,踏上去的脚印显得格外清晰。夜晚的堂屋里有美酒相伴,可以继续谈论文学。今天的游览清幽绝美,仿佛借着风烟洗净身心,享受这份清新。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充满对山水的向往。
此诗作于李弥逊送友人游览黄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对友人的祝福。通过描绘黄山的秀丽景色,体现了诗人对游览体验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李弥逊的《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以黄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秋日丰收的喜悦与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首联“雨足郊原长稻孙”开篇即以充足的雨水显示丰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而“竹舆去路踏秋芬”则巧妙地将人物的行动与自然的气息结合,传达出一种惬意的游览体验。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村庄的宁静与山峰的壮丽,形成了一种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和谐美。尤其是“晚径无人重着履”,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仿佛在静静地享受这份秋日的美好。最后两句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吟咏的期待,以及在黄山游览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李弥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令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丰收的赞美,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文化交流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李弥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李弥逊的诗作主要描绘了哪个地点的自然风光?
诗中提到的“竹舆”指的是什么?
诗人希望在游览中能借什么来“沐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