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卓文君》

时间: 2025-05-04 00:15:22

诗句

成都共逸为琴心,岂不尝闻赋丽淫。

重聘茂陵今已晚,不须多赋白头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5:22

原文展示:

成都共逸为琴心,岂不尝闻赋丽淫。重聘茂陵今已晚,不须多赋白头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成都共同享受闲逸的生活,以琴心相许,难道没有听说过那些华丽的辞赋过于放纵吗?如今再次向茂陵求聘已经太晚,不必再写下那些关于白发的哀吟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成都:地名,今四川省成都市。
  • 共逸:共同享受闲适的生活。
  • 琴心:指以琴音表达心意,此处比喻深情。
  • 赋丽淫:指华丽的辞赋过于放纵,淫在此处指过度。
  • 重聘:再次求婚。
  • 茂陵:地名,汉武帝的陵墓所在地,此处可能指代某位贵族或高官。
  • 白头吟:指关于年老或失意的诗歌。

典故解析:

  • 卓文君:西汉时期著名才女,司马相如的妻子,以才情和美貌著称,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江西吉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爱情故事的感慨,或是借古讽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作者在成都时,受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的启发,感慨人生和爱情的变迁,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爱情故事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诗中“成都共逸为琴心”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而“岂不尝闻赋丽淫”则暗示了这种生活的虚幻和不可持续。后两句“重聘茂陵今已晚,不须多赋白头吟”则直接表达了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哀愁,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古人的回顾,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成都共逸为琴心:在成都共同享受闲适的生活,以琴音表达深情。
  2. 岂不尝闻赋丽淫:难道没有听说过那些华丽的辞赋过于放纵吗?
  3. 重聘茂陵今已晚:如今再次向茂陵求聘已经太晚。
  4. 不须多赋白头吟:不必再写下那些关于白发的哀吟了。

修辞手法:

  • 比喻:“琴心”比喻深情。
  • 反问:“岂不尝闻赋丽淫”用反问加强语气。
  • 对仗:“重聘茂陵今已晚,不须多赋白头吟”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爱情故事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古人的回顾,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成都:闲适的生活环境。
  • 琴心:深情的象征。
  • 赋丽淫:华丽的辞赋,过度放纵的象征。
  • 茂陵:贵族或高官的象征。
  • 白头吟:年老或失意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成都共逸为琴心”中的“琴心”指的是什么? A. 琴的声音 B. 以琴音表达的深情 C. 琴的形状
  2. “重聘茂陵今已晚”中的“茂陵”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贵族或高官 C. 汉武帝的陵墓
  3. 诗中“不须多赋白头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司马相如《子虚赋》: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相关。
  • 李白《长干行》: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司马相如《子虚赋》与赵蕃此诗:都涉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但前者更多是赞美,后者则是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赵蕃的诗作,可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卓文君传》:详细介绍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郑果州相过 济上四贤咏。崔录事 送从弟蕃游淮南 早朝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 齐州送祖三? 送缙云苗太守 长生草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山西去亦对维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字框的字 里结尾的成语 造因 孜孜不息 包含伊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千秋万载 狡兽 言字旁的字 外动词 得意之色 扪参历井 尖担两头脱 挤手捏脚 夕字旁的字 三吐三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