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4:04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这条溪流蜿蜒曲折,延绵千里,不知哀伤的猿猴在哪里叫唤。
孤独的臣子眼泪已流尽,只能虚假地发出断肠的哀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孤臣”可联系到历史上的忠臣,如屈原、贾谊等,他们在失去政治地位后,常常感到孤独与无助。此外,猿鸣在古典诗词中常用以象征离愁别绪,增强悲凉的氛围。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号柳河。与王勃、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以诗、文、论著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因政治失意,心中怀有深沉的忧伤和思乡之情。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国事的关心与个人的孤独感。
《入黄溪闻猿》以“溪路千里曲”开篇,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幽美与蜿蜒,随之而来的是猿猴的哀鸣,给人以孤寂的感觉。诗中通过“孤臣泪已尽”的感慨,表达了柳宗元对自己身世的无奈与悲痛,展现出他作为一个有理想但遭遇挫折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内心世界。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自然之美与个人的悲伤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最后一句“虚作断肠声”则是对痛苦的无奈嘲讽,表现了他在困境面前的坚强与不屈。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国的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展示了柳宗元对政治失意的痛苦与对故国的思念,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臣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臣”指的是:
A. 忠诚的臣子
B. 富有的商人
C. 学者
D. 战士
诗中“虚作断肠声”中的“虚”字意指:
A. 真正的
B. 表面的
C. 有意义的
D. 重要的
诗作者柳宗元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