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

时间: 2025-05-02 20:26:30

诗句

遐荒迢遰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

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

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

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6:30

原文展示

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
殷尧藩 〔唐代〕

遐荒迢遰五羊城,
归兴浓消客里情。
家近似忘山路险,
土甘殊觉瘴烟轻。
梅花清入罗浮梦,
荔子红分广海程。
此去定知偿隐趣,
石田春雨读书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刘禹锡赴连州任职的情景。五羊城远离繁华,路途艰难,但归乡的兴致却愈加浓厚,旅途中的情感也逐渐淡化。虽然家乡的路途险峻,却愈发显得土壤甘美,瘴气也似乎变得轻了。梅花的清香融入了我的梦境,荔枝的鲜红分割了我从广海出发的旅程。这次出发,我一定能找到隐居的乐趣,在石田中春雨中读书耕作。

注释

  • 遐荒:遥远荒凉的地方。
  • 迢遰:形容路途遥远。
  • 五羊城:指广州,因五只神羊的传说而得名。
  • 归兴:回归的兴致。
  • 土甘:家乡的土地肥沃。
  • 瘴烟:指瘴气,即湿气重的地方容易滋生疾病。
  • 罗浮:指罗浮山,传说中有仙人居住的地方。
  • 荔子:指荔枝,代表丰收和美味。
  • 隐趣:隐居的乐趣。
  • 石田:指石头田地,象征艰苦的耕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殷尧藩,唐代诗人,字逢辰,号阮亭。生于盛唐,晚于李白、杜甫等人,处于唐代中期。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体情感为主题。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中期,刘禹锡被派往连州任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殷尧藩为好友送行,表达了对刘禹锡前途的祝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寄托,展现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归乡生活的向往。首句“遐荒迢遰五羊城”即营造出一种遥远而艰难的送别氛围,五羊城作为广州的代称,象征着繁华与喧嚣的都市生活。接下来的“归兴浓消客里情”则通过对比,揭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作者在诗中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也反映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两句更是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美好景象的向往。梅花与荔枝分别象征着高洁与丰盛,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与理想。最后两句“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则点明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那种归于自然、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理想,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遐荒迢遰五羊城:描绘了五羊城的遥远与荒凉,暗示着出行的艰难。
  2. 归兴浓消客里情:感叹即将回乡的兴致愈加浓厚,而旅途中的情感逐渐淡化。
  3. 家近似忘山路险:虽然家乡近在咫尺,却依然有艰险的山路。
  4. 土甘殊觉瘴烟轻:家乡的土地甘美,瘴气似乎减轻了,表达了归乡的美好印象。
  5. 梅花清入罗浮梦:梅花的清香融入梦境,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6. 荔子红分广海程:荔枝的红色在旅途中分割了行程,展现了对家乡美好的想象。
  7. 此去定知偿隐趣:出发后必能找到隐居的乐趣,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期待。
  8. 石田春雨读书耕:在春雨中耕作、读书,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梅花”和“荔子”比喻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意象:采用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五羊城:象征繁华都市,远离家乡的生活。
  • 梅花:象征高洁、清雅,寄托诗人的理想情感。
  • 荔子:象征丰饶与美好生活的期待。
  • 石田春雨:象征隐居生活的简单而充实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羊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广州
    • C. 西安
    • D. 南京
  2. 诗中出现的“梅花”和“荔子”分别象征什么?

    • A. 高洁与丰盛
    • B. 宁静与喧闹
    • C. 远方与家乡
    • D. 友情与爱情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什么期待?

    • A. 归于自然
    • B. 追求名利
    • C. 远离亲友
    • D. 游历四方

答案

  1. B. 广州
  2. A. 高洁与丰盛
  3. A. 归于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题都城南庄》 by 崔护

诗词对比

  • 《送别》 by 王维: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友人之间的情谊。
  • 《归嵩山作》 by 王维:探讨归隐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

相关查询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涪州得山胡?善鸣,出黔中? 南歌子·琥珀装腰佩 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二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其一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义伯、圣途、次元、伯固、蒙仲游七宝寺,题竹上 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因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为一笑之乐。夜归,被酒不能寐,戏作放鱼一首 和陶怨诗示庞邓 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分韵得忆字人字兼 石钟山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兰赠芍 津要 忠贞不屈 戈字旁的字 手提箱 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渐入佳境 懦响 释念 心字底的字 以管窥天 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尣字旁的字 秉烛夜游 高门大户 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