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偶题》

时间: 2025-04-24 02:47:24

诗句

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

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47:24

原文展示:

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

白话文翻译:

越国的女子在收集龙眼,蛮族的小孩在拾取象牙。长安有千万里的距离,骑马送行的,究竟是送往谁的家呢?

注释:

  • 越女:指越国的女子,越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浙江一带。
  • 龙眼:一种水果,具有甜美的味道,象征着丰收。
  • 蛮儿:指蛮族的孩子,蛮族是古代对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 象牙:大象的牙齿,象征着珍贵和奢华。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今西安,是文化和经济的中心。
  • 走马送谁家:骑马送行,表达对离别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殷尧藩,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或离别之时,表达了对遥远的长安和离别友人的思考。

诗歌鉴赏:

《偶题》以简洁的四句诗描绘了两幅生动的画面。首句“越女收龙眼”展现了越国女子的勤劳与丰收,传递出一种生活的美好;而次句“蛮儿拾象牙”则转向蛮族儿童的纯真与天然,象牙的珍贵与稀有更为画面增添了一种异域的神秘感。这两句构成了对比,表现了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下的孩子们的日常。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长安,这个象征着繁华与远方的城市。“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诗人通过“走马”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行的思考,似乎在问:如此遥远的距离,所送的究竟是何人?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也可能是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人生旅途的无常,情感含蓄而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越女收龙眼”:描绘越女在丰收的场景,展现劳动的美与自然的馈赠。
    • “蛮儿拾象牙”:展现蛮族儿童的简单生活,象牙的出现增添了异域色彩。
    • “长安千万里”:点出长安的遥远,象征着繁华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 “走马送谁家”:引发对离别和归属的思考,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 修辞手法

    • 对比:越女与蛮儿的对比,展现了不同文化的风貌。
    • 设问:最后一句设问,增强了诗的哲理性和思考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不同地域的儿童生活,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与对远方的思考,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旅途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越女:象征着勤劳与丰收。
  • 蛮儿:象征着单纯与天然。
  • 龙眼: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丰盈。
  • 象牙:象征着珍贵与奢华。
  • 长安:象征着繁华与远方的梦想。
  • 走马:象征着离别与旅途的奔波。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越女收龙眼”中的“越女”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女子? A. 楚国 B. 越国 C. 齐国
    2. 诗中提到“象牙”,象征着什么? A. 普通 B. 珍贵 C. 便宜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思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离别的情感。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远方与思念的主题。
  • 诗词对比

    • 《偶题》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涉及到远方,但《偶题》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细节,而《登鹳雀楼》则更强调视野的开阔与壮阔的气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查询

崔白败荷折苇寒鹭 寄题密州苏学士快哉亭太史云此城之西北送客 青鸟 待雪 守居园池杂题·横湖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北堂 守居园池杂题·湖桥 书鹤鸣化壁 上亭北轩对月吹笛得才元舍人昭华引醉霜月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缨緌之徒 馬字旁的字 DIY 石字旁的字 轩县 遒然 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钟响磬鸣 做神做鬼 轰天烈地 豆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眉棱骨 乃心王室 竹字头的字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