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友人》

时间: 2025-05-07 06:33:39

诗句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

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

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3:39

原文展示:

寄友人 于武陵 〔唐代〕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 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 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城东的清澈渭水旁,游子的足迹遍布重重。 此行踏入纷扰的红尘之路,难以寻觅你马儿的踪迹。 昔日轻易地一别,如今渐渐老去,更珍惜相逢的时刻。 你应该留恋嵩阳的居住,那里古松茂盛,环境宜人。

注释:

  1. 长安:唐代都城,今陕西西安。
  2. 清渭:清澈的渭水,流经长安。
  3.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4. 红尘:指繁华喧嚣的世俗世界。
  5. 嵩阳:地名,今河南登封,以古松闻名。
  6. 饶:丰富,茂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怀旧为主。这首诗是他在长安时寄给远方友人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身处长安,感受到了红尘的喧嚣与纷扰,因此怀念与友人的旧日情谊,并向往嵩阳那样宁静的生活环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长安为背景,通过“清渭”、“红尘”等意象,描绘了游子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与迷茫。诗中“难寻君马踪”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后两句“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则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友人能留在嵩阳,享受那里的宁静与古松的清幽。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友人的寄语,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1.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

    • 长安是唐代的都城,清渭流经此处,游子指诗人自己。这句描绘了诗人在长安的孤独旅程。
  2. “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 红尘路象征着世俗的纷扰,难寻君马踪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
  3.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

    • 诗人回忆昔日轻易的分别,随着年龄增长,更加珍惜与友人的相逢。
  4. “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 嵩阳是诗人向往的隐居之地,古松象征着岁月的宁静与长寿,诗人希望友人能留在那里。

修辞手法:

  • 比喻:“红尘路”比喻世俗的纷扰。
  • 拟人:“难寻君马踪”赋予马踪以人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长安清渭东”与“嵩阳饶古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长安红尘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同时通过对嵩阳古松的赞美,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清渭:象征清澈与宁静。
  • 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
  • 古松:象征岁月的宁静与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红尘路”象征什么? A. 世俗的纷扰 B. 宁静的生活 C. 友人的踪迹 D. 长安的街道

  2. 诗人希望友人留在哪里? A. 长安 B. 嵩阳 C. 渭水 D. 红尘

  3. 诗中的“古松”象征什么? A. 岁月的宁静 B. 世俗的纷扰 C. 友人的踪迹 D. 长安的街道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于武陵的《寄友人》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武陵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戏笔二首 其一 题永丰刘伯英双清亭 和文明主簿叔见寄之韵二首 和胡季永赴季文游园良集之韵,聊以致私怨於 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题罗溪李店二首 益公和白花青绿牡丹王字韵诗 病中止酒二首 戏用禅观答曾无逸问山谷语 送孙从之司业持节湖南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敝衣粝食 张灯结采 束兵秣马 遗风余韵 歺字旁的字 放行 小字头的字 青字旁的字 冒进 謡歌 祸梯 神侃 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园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腹结尾的成语 残杯冷炙 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