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3:39
原文展示:
寄友人 于武陵 〔唐代〕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 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 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城东的清澈渭水旁,游子的足迹遍布重重。 此行踏入纷扰的红尘之路,难以寻觅你马儿的踪迹。 昔日轻易地一别,如今渐渐老去,更珍惜相逢的时刻。 你应该留恋嵩阳的居住,那里古松茂盛,环境宜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怀旧为主。这首诗是他在长安时寄给远方友人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身处长安,感受到了红尘的喧嚣与纷扰,因此怀念与友人的旧日情谊,并向往嵩阳那样宁静的生活环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长安为背景,通过“清渭”、“红尘”等意象,描绘了游子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与迷茫。诗中“难寻君马踪”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后两句“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则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友人能留在嵩阳,享受那里的宁静与古松的清幽。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友人的寄语,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
“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
“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长安红尘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同时通过对嵩阳古松的赞美,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红尘路”象征什么? A. 世俗的纷扰 B. 宁静的生活 C. 友人的踪迹 D. 长安的街道
诗人希望友人留在哪里? A. 长安 B. 嵩阳 C. 渭水 D. 红尘
诗中的“古松”象征什么? A. 岁月的宁静 B. 世俗的纷扰 C. 友人的踪迹 D. 长安的街道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