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0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08:54
春寒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风日晴暄一并来,桃花告报李花开。
待君减尽衣裘了,夜半春寒特地回。
春日的阳光和暖风一同来临,桃花向我报告李花已经盛开。
我等你把衣裘都脱下来,然而半夜时分春寒又悄然回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春天的变幻无常,尤其是春寒与春暖之间的对比。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气候变化无常,特别是在春天,早晚温差较大。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暖阳与夜半的寒冷,表现了春天的复杂情感。
这首《春寒》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寒冷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日的美好,阳光明媚,暖风拂面,桃花与李花相继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然而,后两句却揭示了春天的寒冷反复,令人感受到春寒的突如其来,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在温暖的日子里,仍需警惕寒冷的侵袭。这种情感的转折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揭示了生活的无常。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气候变化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氛围,表现了春寒的无常与生活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桃花”与“李花”象征什么?
A. 秋天的收获
B. 春天的复苏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诗的最后一句“夜半春寒特地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寒冷的恐惧
C. 对春天气候变化的无奈
D. 对冬天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杨万里的《春寒》更侧重于气候的变化与自然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悲怆情感,两者在春天的描写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