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8:17:47
原文展示:
随牒江湖四十年,寄名台阁两三番。
全家廪食皆天赐,晚岁祠官是地仙。
匹似分司转闲散,也无拜表及寒温。
明朝更省毛锥力,十字名衔尚请钱。
白话文翻译:
我在江湖上漂泊了四十年,曾多次寄名于官署之中。
我全家所吃的粮食都是上天的恩赐,晚年的我担任的地方官就像是个仙人。
与其说我在官场上忙碌,不如说我现在过得悠闲自得,也没有人来拜访我,或是带来寒暄之礼。
明天我更是省下了精力去处理琐事,连十字的名衔都还要靠请人来帮忙。
注释:
- 随牒:随信、随文书,指随信而来的官文。
- 江湖:指游历的地方,这里比喻为长时间在官场或社会的经历。
- 廪食:指俸禄和粮食,表示生活有保障。
- 地仙:指地位较低的官员,形容晚年生活悠闲。
- 匹似:好像、类似于。
- 分司:分管的工作,指官务。
- 毛锥力:指处理琐事的精力和能力。
典故解析:
- 地仙:这里的“地仙”暗指官职低微,但生活却非常悠闲,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感慨和无奈。
- 台阁:指官员的职位和名声,表示诗人曾有过的荣华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追求真情实感,对社会现实有独特的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淡然与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杨万里从江湖漂泊到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历,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中的“随牒江湖四十年”不仅道出了作者的经历,也隐含着对人生的思考;而“全家廪食皆天赐”,则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尽管身处官场,诗人却选择了淡然处之,体现了对权力和名利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反映了他对明天的期待,既有对生活的乐观,也透露出对官场纷扰的厌倦。
诗词解析:
- 随牒江湖四十年:诗人回顾自己四十年的漂泊生涯,感慨万千。
- 寄名台阁两三番:曾多次在官场谋职,名声与地位反复不定。
- 全家廪食皆天赐:感恩上天的恩赐,生活安稳。
- 晚岁祠官是地仙:晚年在小官职上幽闲,享受宁静。
- 匹似分司转闲散:与其说是当官,不如说是享受生活。
- 也无拜表及寒温:没有人来拜访,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疏离。
- 明朝更省毛锥力:未来的日子里,省去了很多繁琐的事务。
- 十字名衔尚请钱:即便是名衔,也需要金钱的支持,反映了官场的现实。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比喻:将晚年生活比作“地仙”,突出其超脱与宁静。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超然,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激与淡泊,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江湖:代表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 天赐:象征着对生活的感恩与满足。
- 地仙:隐喻平淡生活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江湖”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官场生涯
- C. 旅游
- D. 田园生活
-
“全家廪食皆天赐”中的“廪食”是什么意思?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追求权力
- B. 享受生活
- C. 对名利的渴望
- D.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杨万里更多地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淡然,而王维则倾向于描绘隐逸的理想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