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5:15
灼灼声华北斗县,青缃大业照遗编。
中原才子先何李,鲁国文衡并蜀燕。
采振木天惊凤翥,名高梧掖愧寒蝉。
如今国内知司马,一剑龙精有世传。
在北斗县,明星般的才华熠熠生辉,青色的书卷如同大业的光辉照耀着古老的编纂。
中原的才子,谁能与李白相提并论;鲁国的文人和蜀地的燕子同样不可小觑。
采振木间,凤鸟惊飞而起,名声高扬,梧桐树下的寒蝉感到羞愧。
如今国内的人们都知道司马迁,他的《史记》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流传千古。
申佳允,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古人文采的赞美,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典故和历史人物为题材。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士人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古代名人的怀念,表达对文化传承的敬意和对才华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既表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风采的向往,也体现了对当代文化的思考。首句“灼灼声华北斗县”,以北斗星的光辉引入,象征着才华的瑰丽与显赫;紧接着的“青缃大业照遗编”,则暗喻古代文化的光辉依旧在照耀着后人,是对经典的传承。
中间两句用“中原才子”和“鲁国文衡”分别提到李白和鲁国的文学成就,展现了各个地区文人之间的竞争与比较;而“采振木天惊凤翥”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文人如凤鸟般翱翔于天际,表现出文人应有的气派与风范。
最后两句回归现实,提及司马迁的“史记”,使得全诗在古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强调了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全诗主旨在于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与赞美,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影响,表现出诗人对才华的仰慕与对历史的敬重。
“灼灼声华”中的“灼灼”意指:
A. 黯淡无光
B. 光辉耀眼
C. 普普通通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司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光
B. 司马迁
C. 司马昭
答案:B
诗中的“凤翥”象征:
A. 文人的志向
B. 自然景象
C. 社会风气
答案:A
这些资料可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