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5:0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5:07:33
忆秦娥 夜雨,怀二、三两姊
作者: 陈珍瑶 〔清代〕
红楼静。湘帘不卷栏慵凭。
栏慵凭。怕它芳草,逗人离恨。
梨花门掩黄昏近。
芭蕉彻夜敲窗冷。
敲窗冷。何时联袂,剪灯同听。
在红楼中一片宁静,湘帘未卷,慵懒地倚靠在栏杆上。
我在栏杆上懒懒地倚靠,怕那芳草会引发离愁别恨。
梨花的门轻轻关上,黄昏已悄然临近。
芭蕉树整夜在窗外敲打着,传来阵阵寒冷。
窗外的寒意让我思念不已,何时能与姐妹们一起,点灯共听夜雨的声音呢?
作者介绍:陈珍瑶,清代女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多反映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她的诗词常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夜雨之时,作者思念远方的姐妹,表现出对亲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夜雨的意象增强了孤独感和思念之情。
《忆秦娥 夜雨,怀二、三两姊》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全词以夜雨为背景,融入了作者对姐妹的深切怀念。开篇“红楼静”一语,营造了静谧的氛围,似乎在描绘一个幽静的夜晚。接着用“湘帘不卷”表达一种懒散与迷茫,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对芳草的提及,暗示了离别的哀愁,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更容易生发思念之情。
“梨花门掩黄昏近”,黄昏的意象带来了时间的流逝感,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芭蕉夜雨的描写则加深了孤独和寒冷的感受,整个词作给人一种凄清的情绪。最后的“何时联袂,剪灯同听”,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意在呼唤那份温暖和亲密。
整首词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姐妹的深切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对团聚的渴望,反映了女性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生活的感慨,又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帘”最可能指代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窗帘
C. 楚地文化
D. 竹帘
“何时联袂,剪灯同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团聚的渴望
C. 对离别的无奈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珍瑶的这首词更加细腻,情感更为内敛,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敏感与对亲情的执着。